《大树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所以他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利用这个课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大树上、大树洞里小动物的生活,大树下小朋友做游戏,老爷爷下棋,树根下小蚂蚁辛勤劳动等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的内容,还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洞等)种类及其颜色等特点。学习表现大与小的关系,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在回忆、观察、体验中,感悟大树的结构及美感,想象出大树的相关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颜色等特点,利用大与小的关系表现大树与人、大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2、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具准备:课件、课题和板书、纸板大树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彩纸)、剪刀、双面胶或固体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课前学生齐背诵《老树的故事》
师:究竟老树上有多少故事和童话呢,这节美术课我们就发挥想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树的故事》
【播放课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大树
师:课前让同学们查找有关大树的知识,现在请小组内讨论几个问题:
1、你认识哪些大树?大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说一说柳树、椰子树、松树的特点及生长姿态。
3、不同季节的大树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大树的颜色?
师:好,现在开始讨论,一会儿各组的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讨论并汇报
【播放微课】:在我们的自然界中的大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比如说有菩提树、椰子树、银杏树、柳树、松树等。
大树一般由树叶、树枝、树干、树根这些部分组成,还有的大树有树洞。(板书结构: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洞)
不同的大树外形特点和生长姿态也不同。有的向上生长,比如椰子树;有的低垂着生长,如柳树;而松树是往两侧生长的。我们在表现不同的大树时,就是抓住大树的外形特点。(板书外形:千姿百态)
大树的颜色很丰富,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树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板书颜色:五彩缤纷)
(二)、小组研究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的大树!其实画家也非常喜欢用绘画作品表现大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国画家杰斯·艾伦画的《菩提树》【播放课件】,请你们观察画家笔下的菩提树跟真实的菩提树有什么不同。
师:画家把树画成了蓝色,而且外形很夸张,比长颈鹿都高。
教师小结:菩提树在彩云、动物和奇花异草的衬托下更显得枝繁叶茂、高大无比。人们都说长颈鹿长得高,可是跟菩提树一比,它就矮多了!你们想想要是把树画大,用什么方法好呢?现在我们举个例子,(找学生上台画树、画人)
师:对比的方法,外形、颜色更加夸张。
(三)、分析思考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
1、请你们看看这三幅作品有什么联系?【播放课件】
师:这三幅画都可以独立成画,也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整张作品。前三幅表现的是局部,后一幅表现的是整体。
2、这两幅作品,哪幅看起来更清楚、更舒服?【播放课件】(第一幅作品看起来更舒服。因为把树的一个局部放大了,看得更清楚,画面显得更饱满。)
3、编故事
师:大树下,小蚂蚁们在活动,老师请你们想一想树下、树上、树洞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小组各成员讨论一下。
三、自主实践
1、课件出示学生作品,拓宽学生创作思路。
师:老师还搜集了一些表现大树的作品,让我们看看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故事。【播放课件】
2、提出作业要求:
师: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现在该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播放课件】围绕大树周围会发生的故事画一幅绘画作品,也可以选取大树的一部分进行创作。下面大家可以开始动手画画了。
3、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
师:我看同学们的作品基本上都完成了,课前老师制作了一棵大树,现在我们共同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树上好吗?【播放课件】(师生剪作品、贴作品)
?作品能表现大树的特点。
?画面布局饱满、色彩丰富。
?故事生动有趣。
小结:【播放课件】因为有树,人类才有绿色的家园;因为有树,我们才有美丽的地球。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爱护花草树木,【播放课件】为我们的家园筑就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
板书设计
大树的故事
结构: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洞
外形:千姿百态
颜色: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