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11 10:46:13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学习目标:
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文化事业的进步
1、上海《申报》创办
——19世纪70年代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上海商务印书馆兴办
——1897年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
——旧中国历时最久的中文报纸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废科举,兴学堂
——1898年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
——中国近代全国最高学府
1、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奏定学堂章程》
——1904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废止科举考试
——1905年
百日维新第一所,京师大学担重任。
清朝政府废科举,新式学堂被批准。
《申报》创刊在上海,商业报纸第一份。
上海商务印书馆,规模最大无疑问。
一、 选择题   1. 关于京师大学堂地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B.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C.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D.标志着近代中国西学的发端
2. 京师大学堂设立于(  ) A.1872年 B.1898年 
C.1905年 D.1912年


3.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因为
A.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
B.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 C.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 
4.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约(  ) A.2000年 B.1900年 C.1400年 D.300年

C
5.最先在中国办报的是(  ) A.清政府 B.华侨
C.外国人 D.中国的民族资本家
6.下列关于《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登载了国家政治大事
B.由英国人创办 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
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C
D
7.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上海 B.广州 C.香港 D.北京
8.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注重(  ) A.古代名著 B.科教类书籍
C.外国名著 D.四书五经
A
B
《申报》
商务印书馆大楼旧址
创始人之一
夏瑞芳
商务印书馆原址
早期印刷机


北大校长:蔡元培
北大老照片(1)


北大校牌
北大校牌上“北京大学”四字系毛泽东手书
北大办学宗旨:“以人为本”
北大校徽
未名湖
博雅塔
静园
理科楼
图书馆
食堂与宿舍
计算机房
雕塑与故居
北大课堂
首脑来访
读书
留学生活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共64张PPT)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传入中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剪发辫
——1912年
2、改称呼
职务
先生、君
大人、老爷
民间普通称呼
三、服饰变化
1、男士:
2、女士:
西装、
旗袍
中山装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西服高领中山装,
时代潮流服饰显。
1、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定军山》 B 《渔光曲》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 )
A 北京 B 上海
C 武汉 D 广州
A
B
3、剪发辫、改称呼始于(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维新变法运动后 D 辛亥革命后
4、民国初年,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 )
A 西服 B 旗袍
C 中山装 D 唐装
D
C
大光明照相馆
  照相术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定军山》剧照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
阮玲玉
周璇
胡蝶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近代男子发型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
清代皇帝朝服之一
西




西




传 统 旗 袍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