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7 22: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2.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3.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解释。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情景创设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 一:(故事导入见光盘)
展示故事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大侦探福尔摩斯说得对吗?
【新课导入】 二:(化学资料导入见光盘)
展示化学资料:波义耳和拉瓦锡两位化学家的“争论”。
教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了吗?
【新课导入】 三:(情景导入图片见光盘)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结果是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那么,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
展示教材第102页图片(①木炭燃烧成为灰烬,质量如何变化?②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质量如何变化?)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认真观察教材“实验探究51”,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迅速塞好瓶塞,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1)将装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装有蓝色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试管仍留在烧杯中),使两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B )
A.蜡烛燃烧时变短
B.打开盛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
C.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D.煤燃烧后质量减轻
探究点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认真阅读教材第104页,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表示如下:
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例2】 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C )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量
【教师总结】 研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1)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也应该计算在内;(2)反应中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后来进入的物质的质量也应该计算在内。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1.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只含有C、H元素
C.含有C、H、O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2.汽车尾气排气管使用催化剂,可使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微观示意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后有三种物质生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 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待测”数值一定为2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4.已知12 g A物质和32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物质,则生成的C物质质量为 44 g。?
5.一定量的A物质分解后生成56 g B物质和44 g C物质,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质量是 100 g。?
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 C 。?
A.一个 B.两个
C.一个 D.两个
(2)两种生成物分子的共同之处是 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