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7 22: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ǎi
zhì
xīn
hài
zhànɡ
shì
āi
tònɡ

jǐn
bēn
xiè
qián

chánɡ
shì
huái
tāi
huánɡ
ɡōnɡ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鹰隼(shǔn
sǔn)矞矞皇皇(yǔ
yù)
干将发硎(xín
xínɡ)
汤勺(sáo
sháo)搅几下(jiǎo
jiào)舀起(yǎo
tǎo)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的总称。(

2.《示儿》一诗陆游通过临终对儿子的谆谆嘱托,抒发了自己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的爱国之情。(

3.“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

4.《少年中国说》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5.《和平宣言》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玲珑剔透)
B.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诗情画意)
C.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D.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2.下列对《示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
B.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C.诗中一个“悲”字点出了作者的遗憾,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全诗充满了悲伤的情感。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下列对《题临安邸》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临安家里的一首诗。
B.诗中“暖风”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C.诗中“熏”、“醉”两个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D.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4.下列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作者创造出一个万马齐喑,渴求风雷激荡的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B.这首诗以向天公祈祷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
C.诗中的“天公”是指老天爷,“哀”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痛恨之情与爱国之心。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5.
下列对课文表达的情感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儿》表达的是伤痛之情。
B.《题临安邸》表达的是怨恨之情。
C.《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痛惜之情。
D.《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壮志豪情。
六、填空题。(24分)
1.补充词语,完成练习。(7分)
国(
)民安
丰衣足食
安(
)乐业
兵(
)马乱
生灵(
)炭
民不(
)生

)通人和
太平(
)世
哀(
)遍野
家破人亡
(1)与画线的词语构词方式一样的还有:

.
(2)与“丰衣足食”构词方式一样的词语是: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玲珑剔透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3.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

乃翁:

诗句的意思:
.
.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恃:
。喑:

诗句的意思:
.
.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
.
七、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分)
.
.
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
3.找出文中过渡句。(2分)
.
4.从第④段下划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
5.
写出与第①段呼应的句子。(2分)
.
(二)课外阅读。(11分)

阳光下,大海闪闪烁烁,似一片水晶,如一块琉璃瓦。
不,不。大海多像蓝色的梦,一碧万顷,激荡着多少希冀,蕴涵着多少秘密……
海的梦,曾出现在我梦幻般的童年里。长辈、书本、地图、银幕……使我懂得了:海富有、广阔、美丽。
后来,我真的见到了海。在那“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地方。我已无法具体描绘当时的情景,只记得,大海彻底地把我征服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在我的眼前展开,“涛山浪谷,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翻腾,仿佛都是蓝色的!这时候,我才懂得了:什么叫雄浑,什么叫浩大,什么叫力量,什么叫生机!水珠溅湿了我的面颊,我从海滩上捡回了一只彩贝。啊,这是海的见面礼!
我把它藏在我的心里。有一天,我讲一篇关于海的课文,忘情间,拿出了那只海贝。孩子们传递着,目转神移,如同海面上轻风习习……海很大很大、很美很美……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老师,海是怎样形成的?它会不会消失呢?”
多可爱的孩子啊,爱梦,更爱寻根究底。
我取来了地图。从黄河、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讲到了校旁边的滠水河、山间的小溪、岩缝的泉滴……
“她们是海的母亲。这是海永远年轻、永不消失的奥秘。”
是的,海的存在就在于汇集。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永不停息!于是,才有这广阔的胸怀,澎湃的气势,激扬的活力!
自然,朋友,孩子们不一定懂得这么深。然而,这难道仅仅是孩子们应该懂得的?我年轻的朋友啊,你的内心不也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吗?那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充实自己吧,用知识、用理想、用信念、用志气,趁风华正茂,要自强不息!这样,你智慧的航标就会闪亮,你的奋进的风帆就会扬起,你就会像大海一样,有献出奇珍异宝的慷慨,有托起万吨巨轮的伟力!
1.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这句话中“我的梦”指__________,“蓝色的希冀”指__________,“播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大海给人类的启迪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2分)
.
3.文中写了哪两种海?他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4分)
.
4.“我”为什么喜欢大海?(3分)
.
八、习作展示。(25分)
题目:二十年后的母校
要求:1.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心中的理想学校写下来。
2.把想象的场景和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ǎi
zhì
xīn
hài
zhànɡ
shì
āi
tònɡ

jǐn
乃至
辛亥
仗恃
哀痛
拘谨
bēn
xiè
qián

chánɡ
shì
huái
tāi
huánɡ
ɡōnɡ
奔泻
潜力
尝试
怀胎
皇宫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鹰隼(shǔn
sǔn√)矞矞皇皇(yǔ
yù√)干将发硎(xín
xínɡ√)
汤勺(sáo
sháo√)搅几下(jiǎo
√jiào)舀起(yǎo√
tǎo)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的总称。(√)
2.《示儿》一诗陆游通过临终对儿子的谆谆嘱托,抒发了自己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的爱国之情。(√)
3.“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
4.《少年中国说》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5.《和平宣言》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C
)。
A.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玲珑剔透)
B.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诗情画意)
C.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D.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2.下列对《示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
B.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C.诗中一个“悲”字点出了作者的遗憾,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全诗充满了悲伤的情感。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下列对《题临安邸》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临安家里的一首诗。
B.诗中“暖风”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C.诗中“熏”、“醉”两个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D.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4.下列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作者创造出一个万马齐喑,渴求风雷激荡的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B.这首诗以向天公祈祷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
C.诗中的“天公”是指老天爷,“哀”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痛恨之情与爱国之心。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5.
下列对课文表达的情感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示儿》表达的是伤痛之情。
B.《题临安邸》表达的是怨恨之情。
C.《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痛惜之情。
D.《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壮志豪情。
六、填空题。(24分)
1.补充词语,完成练习。(7分)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兵(荒)马乱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政)通人和
太平(盛)世
哀(鸿)遍野
家破人亡
(1)与画线的词语构词方式一样的还有:兵荒马乱、家破人亡
(2)与“丰衣足食”构词方式一样的词语是:安居乐业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玲珑剔透
(小巧玲珑)
(硕大无朋)
举世闻名
(驰名中外)
(默默无闻)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黯然无光)
3.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句的意思: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恃:依靠。喑,沉默。
诗句的意思: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七、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分)
因为圆明园不仅金碧辉煌、气派,而且拥有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建筑的顶峰,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概况介绍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布局。
3.找出文中过渡句。(2分)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从第④段下划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我体会到英法联军残暴与野蛮的强盗行径。
5.
写出与第①段呼应的句子。(2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二)课外阅读。(11分)

阳光下,大海闪闪烁烁,似一片水晶,如一块琉璃瓦。
不,不。大海多像蓝色的梦,一碧万顷,激荡着多少希冀,蕴涵着多少秘密……
海的梦,曾出现在我梦幻般的童年里。长辈、书本、地图、银幕……使我懂得了:海富有、广阔、美丽。
后来,我真的见到了海。在那“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地方。我已无法具体描绘当时的情景,只记得,大海彻底地把我征服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在我的眼前展开,“涛山浪谷,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翻腾,仿佛都是蓝色的!这时候,我才懂得了:什么叫雄浑,什么叫浩大,什么叫力量,什么叫生机!水珠溅湿了我的面颊,我从海滩上捡回了一只彩贝。啊,这是海的见面礼!
我把它藏在我的心里。有一天,我讲一篇关于海的课文,忘情间,拿出了那只海贝。孩子们传递着,目转神移,如同海面上轻风习习……海很大很大、很美很美……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老师,海是怎样形成的?它会不会消失呢?”
多可爱的孩子啊,爱梦,更爱寻根究底。
我取来了地图。从黄河、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讲到了校旁边的滠水河、山间的小溪、岩缝的泉滴……
“她们是海的母亲。这是海永远年轻、永不消失的奥秘。”
是的,海的存在就在于汇集。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永不停息!于是,才有这广阔的胸怀,澎湃的气势,激扬的活力!
自然,朋友,孩子们不一定懂得这么深。然而,这难道仅仅是孩子们应该懂得的?我年轻的朋友啊,你的内心不也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吗?那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充实自己吧,用知识、用理想、用信念、用志气,趁风华正茂,要自强不息!这样,你智慧的航标就会闪亮,你的奋进的风帆就会扬起,你就会像大海一样,有献出奇珍异宝的慷慨,有托起万吨巨轮的伟力!
1.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这句话中“我的梦”指培育人才,“蓝色的希冀”指学生们拥有知识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播种”的含义是培养,教育。(3分)
2.大海给人类的启迪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2分)
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永不停息!
3.文中写了哪两种海?他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4分)
文中写了两种海,一种是真实的大海,另一种指知识的海。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广博、无边无际、雄浑、大气、活力;它们的存在都需要永不停息地充实、汇集。
4.“我”为什么喜欢大海?(3分)
海的存在就在于汇集。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永不停息!
八、习作展示。(25分)
题目:二十年后的母校
要求:1.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心中的理想学校写下来。
2.把想象的场景和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