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叙文写作指导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4 2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叙文写作指导学案
一、文体初识
1.出示两篇09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由学生辨别其文体。
2009年广东卷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较为平易,作文命题的性质像一个缺省话题的话题作文。也就是说,命题者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范围,学生只要在话题范围内作文便是符合题意。和去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一作文题相较,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难度显然有所降低。只要抓住“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看法”这个关键信息,就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常识”即普通知识。“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亦即“经验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看法即可。
 作文的导语部分,提供了两个学生可写的角度: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一般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就能符合作文的命意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是广东近年设题的一个关注点,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也沿袭这一特色。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去认知“常识”,是取得立意高分的不二法门。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简评]: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高考资源网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简评] : 点评人:胡家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2.提问学生: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具备哪些要素?
提示: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露的适当议论和抒情。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一)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事项
1.可以给出几段话由学生来归纳总结
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末端发育成小的吸盘 , 爬上墙壁后分泌黏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
从细微处着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了,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也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细致观察 善于抓特征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窖,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精心思考 选词语、修辞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顺序:从上到下 先外后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地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观察人物依事情发展顺序(时间)
归纳:
1.从细微处着眼。
2.要细致,善于抓特征。(善于比较,抓住观察对象不同于其他对象的特殊点)
3.要精心思考。观察到一处美的景致,用什么词语,怎样的修辞描述出来,这就需要思考。
观察的方法:
4、注意顺序:先整体后部分 、先主要后次要、从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前往后、先外后里或者相反都可以。
观察景物、人物的变化及事情发展,按时间顺序。
5、注意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
注意:人与景物的关系:人的描写是为了给景物注入活力、景的描写要衬托出人物的心境、把人与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图
(二)掌握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从表面上看复杂多变,但用心归纳一下,还是可以找出其模式规律。掌握这种模式定位不但对考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构思十分有益,而且可以提高作文档次。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
  开头(引出故事)   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  结尾(议论点题)。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上。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②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青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 发展(引出材料②) 高潮(引出材料③) 结尾(抒情、议论)
5.离合断续法?
  离合断续的写法往往是以插叙、补叙等形式出现的。鲁迅的《故乡》的主线是“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当母亲说起闰土时,“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紧接着回忆起儿时与闰土交往的情景。待回忆结束后,又回到叙述的主线上来。小说正由于运用了插叙,使闰土以二十年前后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用这种鲜明的对比,展示出中国社会的衰败,农村的凋敝和人民的苦难,插叙要注意交待转换点,即应有必要的过渡。
此外,补叙也是一种好方法,它可以弥补顺叙的不足,对前面叙写的人物事件作简短的补充交待。鲁迅《范爱农》一文的最后部分,在写到范爱农噩耗传来和寄予深切的悼念之后,便用“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句进行转换过渡,补充叙述了范爱农死前的境遇和落水而死的详情。补叙结束后又自然地与前文衔接,离而复合,似断而续,情节连贯,而又错落有致。
三、探寻记叙文得高分的秘诀
1.情感真挚?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会具有内在的魅力。怎样才能做到“情感真挚”呢?一是要写真人真事,特别是生活中让自己动情的事;二是情感真实,即情感的流露要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如《铭记父爱》一文,开头充满深情地写道:
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苦难染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仍然整天忙碌着。?
考生从父亲弯了的脊梁、花白的双鬓这些方面体察到了生活的重压和苦难,理解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下岗后的苦衷和埋在心底的对生活的热切希望。字里行间,既有对生活重压下艰难度日的父亲的理解,也有对父亲顽强支撑家庭的礼赞,从而奠定了全文深沉的情感基调。
2.细节传神?
  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叙事写人。一个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而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就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如《下辈子还做你女儿》中写母女俩吃西瓜的细节: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我忽然想到告诉妈妈学校要组织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考生精心安排的妈妈啃西瓜皮这一细节,富有情感内涵,很能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个细节,将人物的内心情感推上了岱岳之巅。伟哉,善良的母亲之心!?
3.情节生动
4.语言优美?
  高考写作记叙文也要讲究文采。如《微风过处》一文,在叙写了采药的父亲为保全儿子的性命,不惜割断绳索,坠下悬崖的感人故事后写道:?
  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山谷里静静地孕育着真善美的种子,花开花落,谷底洋溢着真善美的芳香,鸟儿为之歌唱,婉转的歌声越过重山,掠过原野,把“真”的音符、“美”的旋律、“善”的乐章送进人的心房。?
  这是凄婉的哀歌,更是父爱真情的赞歌。这微风如渺茫的歌声,丝丝缕缕,有哀情,有怜意,有抚慰,有颂赞,营造了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氛围。?
  同学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上几种方法。
四、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缺乏人格的人,发展是不全面的。? 丧失人格的人,是不可能有尊严的。?
  请以“完善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运思训练?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定题材】?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可以通过若干细节写出某个人完善人格的过程,写成记叙文。如果写议论文,一般思路是:什么是人格——为什么要完善人格——怎样完善人格。在论述“为什么要完善人格”时,可先摆出目前人格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懂得自爱,不尊重别人,自私,偏狭,等等),然后揭示其危害(影响素质提高,损害人际关系,不利自身进步等)。?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都具备一个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树立信心有一种方法,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曾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在美国最大的大学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3000名学生曾起立为我鼓掌长达3分钟,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认为我的祖国是美好的,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当地的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你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这正如美国有句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以“看轻自己与拥有自信”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