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材分析】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知道质量的单位。会正确使用天平测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各基本知识点,但在处理相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尤其是惧怕本节相关计算题。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质量概念,质量的单位,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单位及换算,会用量筒天平测密度。
3、密度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内容的整理复习,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单位及换算,会用量筒天平测密度。
难点:对密度的理解及相关计算。
【使用说明】阅读课本、复习回忆,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题。
【知识链接】1、怎样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应注意什么?
3、什么是密度? 水的密度是多少?含义?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梳理:
(一)质量:
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
3、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
4、测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 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 。
②“放”: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 。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 。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值
(二)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这两个单位比较: 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
1g/cm3= kg/m3 1kg/m3= g/cm3
水的密度为 kg/m3,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 、 无关,但与它们的比值有关; 密度随温度、压强 、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
5、测体积——量筒(量杯)使用方法:
“看”:单位: 1毫升(ml)= 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 相平。
6、测固体的密度:
: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 法。
7、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
⑵ 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锝出液体的密度ρ=
8、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 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二、考点透视:
考点1.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例题:下面提供的四组数据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为100g B.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kg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D.一座普通五层居民楼高约25m
变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考点2.能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例题: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
例题:如图所示,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过程,未放入物体前,液体体积为 cm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 cm3。
考点3.物质的密度。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例题:关于对密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 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大
变式1: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 ,现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块,若将该铁块分割成体积相同的两块,则每一块铁的质量是 kg,每一块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 。
变式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实心金属块的密度。把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密度是 kg/m3。请你依据给出的密度表确定,组成金属块的金属是 。
三、课堂检测:
1.质量为2500m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只羊 B.一张课桌 C.一本物理课本 D.一只昆虫
2.你在使用钢笔答题时,笔中墨水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A.密度 B.质量 C.重力 D.体积
3.如图是大明湖畔的雕塑,塑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为8×103 kg/m3 。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A.5kg B.50kg C.500kg D.5000kg
4.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5.想用量筒一次准确量出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200g,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
A.100mL,5 mL B.250mL,50 mL C.250mL,10mL D. 500mL,50 mL
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 (2 与3、1与 3 )或4 与5 (5与6 、4 与6 )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___。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1 5 9 1.80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乙 4 5 4 0.80
5 10 8 0.80
6 15 12 0.80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福建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ρ
m
V
=
原理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分析:1.质量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2.质量是属性 3.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分析:1.托盘天平的使用 2.量筒的选择和使用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鉴别物质)
2.测量密度 3.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