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领导人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1930—1933)
第五次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出击,进攻冒险
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胜利
一、长征的原因
根本原因: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长征的经过
学生活动:重走长征路
要求:排列出长征地点小卡片的顺序,标注出起点和终点的时间,并进行简单描述。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会宁会师楼
遵义会议会址
历史小记者
(介绍遵义会议)
注意: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选据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一: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二: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三:“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国女学者西蒙娜·戴博瓦尔
材料四: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蒙哥马利《三大洲》
3.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倾听长征的声音
长针精神:
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争当总结小能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是指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D
2、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C
3、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D
4、“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A
5.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瑞京——遵义——会宁——吴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