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8 19:37: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课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难点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他们为什么被杀害呢?被什么人杀害的?这要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戊戌变法说起。
阅读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
,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西方的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但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新会人。有''神童“之誉。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1)在各地组织学会(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强学会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国,学习海军。《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百日维新(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百日维新的原因;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百日维新的结果;4.戊戌变法的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百日维新的原因: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2.百日维新的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3.戊戌变法的结果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4.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由改良走向革命。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1.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3.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戊戌六君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
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合作探究: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二、百日维新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百日维新的原因;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百日维新的结果;
4.戊戌变法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课堂达标检测:
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2.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3.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20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害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4.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二)合作探究: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百日维新的原因: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
2.百日维新的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3.戊戌变法的结果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4.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由改良走向革命。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课堂达标检测:1B2C3D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导入新课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他们为什么被杀害呢?被什么人杀害的?这要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戊戌变法说起。
戊戌六君子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
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
,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西方的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但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新会人。有''神童“之誉。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
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运动期
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强学会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强学会旧址
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中国西学第一人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国,学习海军。《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合作探究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百日维新的原因;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百日维新的结果;
4.戊戌变法的意义。
1.百日维新的原因: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
《明定国是》诏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颁布的新法
影响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提高军队战斗力
2.百日维新的内容
1898.6.11-1898.9.21
3.戊戌变法的结果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戊戌六君子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4.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由改良走向革命。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1.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2.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B
C
课堂达标检测
3.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20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害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4.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D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