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检测题(原卷板+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检测题(原卷板+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8 23:20:38

文档简介

第1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很多银纪念币材料为铜芯镀银,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这种银纪念币制作时,铜芯应做(  )
A.阳极     
B.阴极
C.正极
D.负极
解析:电镀时,待镀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在铜芯上镀银,故铜芯应做阴极。
答案:B
2.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B.红磷比白磷稳定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
D.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
解析:依据图象分析,A项,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白磷放出的热量多,错误;B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C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错误;D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比红磷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错误。
答案:B
3.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a
kJ·mol-1。
已知(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解析:A项,ΔH=-a
kJ·mol-1(a大于零)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项,由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项,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答案:B
4.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①2H3F3(g)3H2F2(g) ΔH1=+a
kJ·mol-1
②H2F2(g)2HF(g) ΔH2=+b
kJ·mol-1
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g)===3HF(g)的ΔH为(  )
A.+(a+b)
kJ·mol-1
B.+(a-b)
kJ·mol-1
C.+(a+3b)
kJ·mol-1
D.+(0.5a+1.5b)
kJ·mol-1
解析:由×①+×②得:H3F3(g)===3HF(g) ΔH=ΔH1+ΔH2=+
kJ·mol-1=+(0.5a+1.5b)
kJ·mol-1。
答案:D
5.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中的锌片都作负极
B.甲、乙装置中的溶液内的H+在铜片上被还原
C.甲、乙装置中锌片上发生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
D.甲装置中铜片有气泡生成,乙装置中的铜片质量减小
解析: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锌片分别作负极与阴极,H+分别在铜片与锌片上被还原,锌片上发生的分别是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甲中铜片上H+被还原有气泡生成,乙中铜电极被氧化生成
Cu2+,铜片质量减小。
答案:D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解析:O2+2H2O+4e-===4OH-是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A不正确;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是粗铜,C不正确;
Fe-2e-===Fe2+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D不正确。
答案:B
7.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1
B.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1
C.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1
D.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1
解析:由丙烷的分子式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1
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4×50.405
kJ=2
217.82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应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1。
答案:D
8.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
解析:题给反应是一个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借助电解手段才能使之发生。B、D两装置不是电解池,显然不能使之发生;A装置是电解池,但Ag棒作阴极而不参与反应,其电解池反应不是题给反应,A装置不能使题给反应发生;C装置是电解池,Ag棒作阳极而参与反应,其电解池反应是题给的反应,C装置能使题给的反应发生。
答案:C
9.如图实验为研究金属腐蚀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水中有气泡逸出
B.铁表面的反应为Fe-3e-===Fe3+
C.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中心出现
D.该实验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
解析:食盐水显中性,图中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正极:O2+2H2O+4e-===4OH-;负极:2Fe-4e-===2Fe2+,食盐水与铁片都与O2接触的地方首先出现红色,故D项正确。
答案:D
10.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答案:D
11.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解析:A.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Cu电极是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故B错误;C.选项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D.选项中是滤纸a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b作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
答案:A
12.燃烧热是指1.01×105
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H4(g)+O2(g)===CO2(g)+H2O(l) ΔH=-445.15
kJ·mol-1
CH4(g)+O2(g)===CO(g)+2H2O(l) ΔH=-607.3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则CH4的燃烧热为(  )
A.445.15
kJ·mol-1 
B.607.3
kJ·mol-1
C.890.3
kJ·mol-1
D.802.3
kJ·mol-1
解析: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的ΔH=-890.3
kJ·mol-1,故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
答案:C
13.镁原子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电池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2e-===Mg2+
B.放电时Mg2+向正极区移动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o3S4+xMg2++2xe-===MgxMo3S4
D.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
解析: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反应式xMg+Mo3S4MgxMo3S4可知,放电时镁是还原剂,所以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A正确;原电池中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放电时Mg2+向正极区移动,B正确;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gxMo3S4-2xe-===Mo3S4+xMg2+,C不正确;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因此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D正确。
答案:C
14.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2O+2e-===H2+O2-、CO2+2e-===CO+O2-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解析:
A项,根据图示,X极产物为H2和CO,是H2O与CO2的还原产物,可判断发生还原反应,由此判断X为电源的负极,A项正确;B项,根据题意,电解质为固体金属氧化物,可以传导O2-,故在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O+2e-===H2+O2-、CO2+2e-===CO+O2-,B项正确;C项,根据电极产物及B项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O2,C项正确;D项,根据C项的电解总反应方程式,阴阳两极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错误。
答案:D
15.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
B.E表示反应实际消耗H2O的物质的量
C.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D.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解析:电解实质为2CuSO4+2H2O2Cu+O2↑+2H2SO4,则每通过4
mol
e-,生成Cu
2
mol,O2
1
mol,耗H2O
2
mol,生成H2SO4
2
mol。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各小题,共55分)
16.(12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②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各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
(2)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则由已知条件得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即C要转化为二氧化碳,H要转化为液态水。根据②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根据④可知,碳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2)10
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
mol,燃烧放出285.8
kJ·mol-1×5
mol=1
429
kJ;(3)方程式CO(g)+O2(g)===CO2(g)可由④-③得到,其ΔH=-393.5
kJ·mol-1-(-110.5
kJ·mol-1)=-283
kJ·mol-1。
答案:(1)285.8
kJ·mol-1 393.5
kJ·mol-1
(2)1
429
kJ
(3)283
kJ·mol-1 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17.(8分)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出现OH-,但不能出现H+;同样,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出现H+,但不能出现OH-。
答案:H2-2e-+2OH-===2H2O O2+2H2O+4e-===4OH- H2-2e-===2H+ O2+4e-+4H+===2H2O
18.(9分)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中有许多问题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
(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地发现了一种“反常”现象,向正在反应中的Zn与稀硫酸所组成的体系中滴加了几滴CuSO4溶液后,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了,导致“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可以使患有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与排血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中,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含有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接头处在潮湿的环境会形成原电池的角度进行分析。(2)从形成原电池后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二者连接在一起时,接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便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铝的腐蚀
(2)锌及其置换出的铜、稀硫酸组成了原电池
(3)不能 锂能与水快速反应
19.(14分)某实验小组用1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400
mL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g。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6)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平均温度差(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_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7)若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65
kJ,请写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没有400
mL容量瓶,实际配制的是500
mL(0.5
L)溶液,即m(NaOH)=0.50
mol·L-1×0.5
L×40
g/mol=10.0
g。(2)为减少热量损失,需缩短反应时间,要搅拌,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3)为确保NaOH完全反应,减少误差,盐酸需要过量。(4)它们的作用都是保温,防止热量损失。(5)因为醋酸电离会吸热,所以用醋酸测中和热,放出的热量比盐酸要少,ΔH偏大。(6)四组数据计算的温差分别为4.0
℃、6.1
℃、3.9
℃、4.1
℃,明显第2组数据应舍去,所以平均温度差为4.0
℃。(7)运用中和热计算公式可得ΔH=-57.3
kJ·mol-1。
答案:(1)10.0
(2)环形玻璃搅拌棒
(3)让NaOH溶液完全反应
(4)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5)偏大 醋酸在溶液中电离吸收热量,使测得的中和热(ΔH)偏大
(6)4.0
(7)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20.(12分)如图所示,常温下通电5
min后,发现铜电极的质量增加,试回答:
(1)电源电极X的名称为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电解池B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KCl溶液的体积是200
mL,则当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若要使A中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到与电解前完全相同的状态,则应加入___________(填物质的种类及数量)。
(4)假设通电开始时,铜银两电极质量相等,则当铜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16
g时,A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mol。
解析:铜电极增重,说明铜是阴极,银是阳极,由此知X是负极,当铜电极上析出2.16
g(0.02
mol)Ag时,电路中有0.02
mol
e-通过。为使A中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应加入0.02
mol
HCl。当铜银两电极质量差为2.16
g时,表明铜电极上生成了0.01
mol
Ag,银电极溶解了0.01
mol
Ag,此时电路中有0.01
mol
e-通过,A中生成的氢气、氯气共为0.01
mol。
答案:(1)负极 (2)Ag-e-===Ag+
(3)0.02 0.02
mol
HCl (4)0.01
PAGE
-
9
-第1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很多银纪念币材料为铜芯镀银,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这种银纪念币制作时,铜芯应做(  )
A.阳极     
B.阴极
C.正极
D.负极
2.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B.红磷比白磷稳定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
D.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
3.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a
kJ·mol-1。
已知(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4.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①2H3F3(g)3H2F2(g) ΔH1=+a
kJ·mol-1
②H2F2(g)2HF(g) ΔH2=+b
kJ·mol-1
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g)===3HF(g)的ΔH为(  )
A.+(a+b)
kJ·mol-1
B.+(a-b)
kJ·mol-1
C.+(a+3b)
kJ·mol-1
D.+(0.5a+1.5b)
kJ·mol-1
5.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中的锌片都作负极
B.甲、乙装置中的溶液内的H+在铜片上被还原
C.甲、乙装置中锌片上发生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
D.甲装置中铜片有气泡生成,乙装置中的铜片质量减小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7.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1
B.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1
C.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1
D.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1
8.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
9.如图实验为研究金属腐蚀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水中有气泡逸出
B.铁表面的反应为Fe-3e-===Fe3+
C.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中心出现
D.该实验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
10.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11.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12.燃烧热是指1.01×105
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H4(g)+O2(g)===CO2(g)+H2O(l) ΔH=-445.15
kJ·mol-1
CH4(g)+O2(g)===CO(g)+2H2O(l) ΔH=-607.3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则CH4的燃烧热为(  )
A.445.15
kJ·mol-1 
B.607.3
kJ·mol-1
C.890.3
kJ·mol-1
D.802.3
kJ·mol-1
13.镁原子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电池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2e-===Mg2+
B.放电时Mg2+向正极区移动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o3S4+xMg2++2xe-===MgxMo3S4
D.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
14.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2O+2e-===H2+O2-、CO2+2e-===CO+O2-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15.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
B.E表示反应实际消耗H2O的物质的量
C.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D.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各小题,共55分)
16.(12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②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各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
(2)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则由已知条件得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分)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中有许多问题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
(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地发现了一种“反常”现象,向正在反应中的Zn与稀硫酸所组成的体系中滴加了几滴CuSO4溶液后,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了,导致“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可以使患有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与排血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中,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含有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4分)某实验小组用1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400
mL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g。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6)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平均温度差(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_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7)若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65
kJ,请写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如图所示,常温下通电5
min后,发现铜电极的质量增加,试回答:
(1)电源电极X的名称为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电解池B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KCl溶液的体积是200
mL,则当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若要使A中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到与电解前完全相同的状态,则应加入___________(填物质的种类及数量)。
(4)假设通电开始时,铜银两电极质量相等,则当铜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16
g时,A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mol。
PAGE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