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原卷板+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原卷板+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8 23:22:45

文档简介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B
C      D
答案:C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自发进行的反应均是ΔH<0的反应
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
D.CaCO3(s)受热分解为CaO(s)和CO2(g) ΔS>0
答案:D
3.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多充入O2
答案:B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跟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v(A)、v(B)、v(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B)=3v(A),v(C)=2v(A),3v(C)=2v(B),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
A.A+BC
B.2A+2B3C
C.3A+B2C
D.A+3B2C
答案:D
5.在水溶液中存在反应:Ag++Fe2+Ag(s)+Fe3+(aq) ΔH<0,达到平衡后,为使平衡体系中析出更多的银,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增大Fe2+的浓度
D.常温下加压
解析: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加水稀释,平衡向离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增大Fe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常温下加压对水溶液中的平衡移动几乎无影响,D错误。
答案:C
6.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
图1       图2
A.X(g)+3Y(g)3Z(g) ΔH>0
B.X(g)+3Y(g)2Z(g) ΔH<0
C.X(g)+2Y(g)3Z(g) ΔH<0
D.X(g)+3Y(g)4Z(g) ΔH<0
解析:由图1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由反应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推知可逆反应为X(g)+3Y(g)2Z(g);由图2知“先拐先平条件高”可知T2>T1,T1→T2升温,Z%减小,表明升温向逆方向移动,逆方向为吸热反应,则正方向为放热反应,ΔH<0。综合可知B正确。
答案:B
7.100
mL
6
mol·L-1的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①硫酸钠固体 ②水 ③硫酸钾溶液 ④硝酸钾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加入水或硫酸钾溶液都使硫酸的浓度变小,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而加入硝酸钾时相当于锌与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
答案:C
8.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
解析:由信息可知有I-参加的反应慢,对整个反应起决定作用,A选项正确;IO-是中间产物,不属于催化剂,B选项错误;活化能与放出的热量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2H2O22H2O+O2↑,故有v(H2O2)=v(H2O)=2v(O2),可知D选项错误。
答案:A
9.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对此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10.500
℃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入1
mol
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常数K增大
C.NO2的转化率变小
D.容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比原来还要浅
答案:A
11.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解析:图甲中溶液的pH相同,但浓度不同,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相同pH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故A错误;图乙中H2O2浓度相同,但加入NaOH浓度不同,说明溶液的pH不同,NaOH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双氧水浓度相同时,pH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故B错误;图丙中少量Mn2+存在时,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0.1
mol·L-1
NaOH溶液>1.0
mol·L-1
NaOH溶液>0
mol·L-1
NaOH溶液,由此得出:锰离子作催化剂时受溶液pH的影响,但与溶液的pH值不成正比,故C错误;图丁中pH相同,锰离子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图丙中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溶液的pH值影响,由此得出: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故D正确。
答案:D
1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混合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④
B.仅②③
C.②③④
D.仅④
解析:根据ρ=,ρ不变,说明m(气)不变,即生成A(s)的速率等于消耗A(s)的速率,①符合题意。这是一个等积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已达平衡。
答案:A
13.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B.反应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平衡常数为K=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CO(g)+H2O(g)
解析:若是压强的改变,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平衡常数K不变,A错误,对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B错误;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错误。
答案:D
14.在2
L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C.2
min末时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负值,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正值
解析:2
min内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则v(B)==0.3
mol·L-1·min-1,B正确;由于A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C错误;在同一时间内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均为正值,D错误。
答案:B
15.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④0.3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根据下图,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nB、t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减小
解析:(1)根据所给图象判断,500
℃时CH3OH的量比300
℃时CH3OH的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2)由于v(CH3OH)∶v(H2)=1∶2,因此可先求出v(CH3OH),再推算出v(H2)。(3)a项中均为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故不可判断;b项中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为定值,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故密度一直不变,不可判断。(4)体积压缩后,v正、v逆均增大,但v正增加的比v逆多,平衡右移,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由于V减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增加,但c(CH3OH)比c(H2)增大的多,所以减小。
答案:(1)
 
减小
(2)
mol·L-1·min-1 (3)cd (4)cd
17.(8分)“碘钟”实验中,3I-+S2O===I+2SO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时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分析所给数据,可以得出显色时间与c(I-)·c(S2O)数值成反比,利用①⑤两组数据,可知两组实验中c(S2O)相同,而⑤的c(I-)是①的3倍,因此⑤所用显色时间是①的,即=29.3
s。
(3)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显色时间越短。
答案:(1)研究反应物I-与S2O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
s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18.(12分)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
mol·L-1。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________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常数K(T1)________K(T2)。
(2)若温度T2时,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③反应在0~5
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显示,T2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反应速率大,所以温度高;而温度越高,c(A)越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K将增大。
(2)根据“三段式”求解:
       A(g)   B(g) + C(g)
开始/(mol·L-1)
0.050
0
0
转化/(mol·L-1)
0.035
0
0.035
0
平衡/(mol·L-1)
0.015
0
0.035
0
0.035
0
故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0.015
0
mol·L-1+0.035
0
mol·L-1+0.035
0
mol·L-1)×1.0
L=0.085
mol。
②平衡常数K==0.082。
③0~5
min平均反应速率v(A)==
0.007
mol·L-1·min-1。
答案:(1)小于 小于
(2)①0.085
mol ②0.082
③0.007
mol·L-1·min-1
19.(10分)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
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
173
K
2.15
1.67
请填空: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多选)。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CO的浓度
(5)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①图甲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升高温度,K1增大,K2减小,说明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3)由反应①知,K1=,由反应②知,K2=;①-②得反应③,且K3==,可知反应③为吸热反应。(4)反应③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减小生成物CO的浓度均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图甲中,t2时刻化学平衡没有移动,反应速率加快,因此t2时刻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图乙中,发生的反应为CO(g)+H2O(g)CO2(g)+H2(g)
ΔH<0,t2→t3时间段,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对比0→t1和t2→t3图象变化可知,t2时刻降低温度或设法分离出H2。
答案:(1)吸热 (2) (3)K3= 吸热
(4)CE (5)①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②降低温度(或设法分离出H2)
20.(15分)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试剂除了1
mol·L-1
KI溶液、0.1
mol·L-1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
B.试剂的浓度
C.试剂的用量(体积)
D.试剂添加的顺序
(5)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要进行酸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你会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
(2)表中数据只有温度和显色时间,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为测定显色时间,产物中有碘单质生成,还需要的试剂是淀粉溶液,实验现象为无色溶液变蓝。
(4)设计实验必须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试剂的用量(体积)和试剂添加的顺序。
(5)分析实验数据,温度每升高10
℃,显色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故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大约2倍。
(6)若要进行酸性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需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答案:(1)4H++4I-+O2===2I2+2H2O
(2)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淀粉溶液 无色溶液变蓝 (4)CD (5)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大约2倍 (6)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PAGE
-
10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自发进行的反应均是ΔH<0的反应
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
D.CaCO3(s)受热分解为CaO(s)和CO2(g) ΔS>0
3.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多充入O2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跟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v(A)、v(B)、v(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B)=3v(A),v(C)=2v(A),3v(C)=2v(B),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
A.A+BC
B.2A+2B3C
C.3A+B2C
D.A+3B2C
5.在水溶液中存在反应:Ag++Fe2+Ag(s)+Fe3+(aq) ΔH<0,达到平衡后,为使平衡体系中析出更多的银,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增大Fe2+的浓度
D.常温下加压
6.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
图1       图2
A.X(g)+3Y(g)3Z(g) ΔH>0
B.X(g)+3Y(g)2Z(g) ΔH<0
C.X(g)+2Y(g)3Z(g) ΔH<0
D.X(g)+3Y(g)4Z(g) ΔH<0
7.100
mL
6
mol·L-1的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①硫酸钠固体 ②水 ③硫酸钾溶液 ④硝酸钾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
9.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对此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10.500
℃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入1
mol
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常数K增大
C.NO2的转化率变小
D.容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比原来还要浅
11.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1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混合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④
B.仅②③
C.②③④
D.仅④
13.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B.反应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平衡常数为K=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CO(g)+H2O(g)
14.在2
L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C.2
min末时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负值,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正值
15.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④0.3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根据下图,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nB、t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减小
17.(8分)“碘钟”实验中,3I-+S2O===I+2SO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时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
mol·L-1。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________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常数K(T1)________K(T2)。
(2)若温度T2时,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③反应在0~5
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
19.(10分)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
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
173
K
2.15
1.67
请填空: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多选)。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CO的浓度
(5)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①图甲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分)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试剂除了1
mol·L-1
KI溶液、0.1
mol·L-1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
B.试剂的浓度
C.试剂的用量(体积)
D.试剂添加的顺序
(5)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要进行酸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你会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