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题(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寒冷季节,摩拳擦掌可御寒,这是放热反应
B.纯碱可用于除去油污的原因是电离生成OH-
C.将食物置于冰箱中,可降低腐败的反应速率
D.将铜器皿放在银质托盘上可避免铜生成铜绿
解析:A为摩擦生热,并非化学变化;B是水解产生的OH-而非电离产生的OH-;D会形成原电池,Cu更活泼,作负极,会加快铜变成铜绿。
答案:C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测得其pH<5
答案:B
3.25
℃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
A.pH=11的氨水
B.0.01
mol·L-1的Na2CO3溶液
C.0.01
mol·L-1的盐酸
D.pH=4的NaHSO3溶液
答案:C
4.已知:Mn(s)+O2(g)===MnO2(s) ΔH1
S(s)+O2(g)===SO2(g) ΔH2
Mn(s)+S(s)+2O2(g)===MnSO4(s) ΔH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ΔH2>0
B.Mn+SO2===MnO2+S ΔH=ΔH1-ΔH2
C.ΔH3>ΔH1
D.MnO2(s)+SO2(g)===MnSO4(s) ΔH=ΔH3-ΔH2-ΔH1
解析:A项,硫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即ΔH2<0,错误;B项,物质没有指明状态,错误;C项,反应放出热量多少未知,无法判断ΔH3和ΔH1大小,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MnO2(s)+SO2(g)===MnSO4(s) ΔH=ΔH3-ΔH2-ΔH1,正确。
答案:D
5.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c(Na+)>c(HRO)>c(H+)>c(RO)>c(OH-)
B.c(Na+)+c(H+)=c(HRO)+c(RO)+c(OH-)
C.c(RO)+c(HRO)+c(H2RO3)=c(Na+)
D.两溶液中c(Na+)=c(HRO)=c(RO)
答案:C
6.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HClO2为弱酸)。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答案:A
7.下列关于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解达到平衡时(不饱和),加氯化铁使溶液达到饱和,溶液的酸性会增强
B.5
mol·L-1和0.5
mol·L-1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C.50
℃和20
℃同浓度的两种FeCl3稀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D.为抑制Fe3+的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答案:C
8.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
现象
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3[Fe(CN)6]的食盐水
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图所示“斑痕”。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
下列对实验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中心区为蓝色的原因是铁失电子被氧化,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边缘处为红色的原因是发生吸氧腐蚀,生成了OH-,使溶液中c(OH-)>c(H+)
C.边缘处为红色的原因是发生析氢腐蚀,消耗了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c(OH-)>c(H+)
D.交界处出现铁锈的原因是4Fe2++8OH-+O2+2H2O===4Fe(OH)3,Fe(OH)3分解得到铁锈
答案:C
9.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反应生成SO3(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SO2)/mol
0.4
0.8
0.8
0.4
n(O2)/mol
0.24
0.24
0.48
0.24
SO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甲和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均为400
C.SO2的平均转化率α1>α2=α3
D.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甲=丁
答案:B
10.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 )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p2>p1,T1>T2
C.该图象表示的方程式为2A===B+3C
D.对于反应2X(g)+3Y(g)2Z(g) Δ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答案:B
11.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在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HS-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Ksp(CuS)C.升高温度增大
D.加入MgCl2固体,HS-浓度减小
解析:加入CuSO4固体,c(HS-)变小,说明Cu2+与S2-生成了CuS沉淀,平衡左移。A中温度不变,所以水解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中因水解仅仅占总S2-的少部分,即c(S2-)>c(OH-),而且Cu(OH)2和CuS不同类,无法得出该结论;越热越水解,C正确;D因Mg(OH)2溶解度较小,可能平衡右移导致HS-浓度增大。
答案:C
12.常温下,向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与NH3·H2O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大
B.在M点时,n(OH-)-n(H+)=(a-0.05)
mol
C.随着NaOH的加入,eq
\f(c(H+),c(NH))不断增大
D.当n(NaOH)=0.05
mol时,溶液中有:c(Cl-)>c(Na+)>c(NH)>c(OH-)>c(H+)
答案:B
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电解K2SO4溶液同时制备H2SO4和KOH溶液,Ⅱ中装入K2SO4溶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b是离子交换膜)( )
A.Ⅰ区生成H2SO4
B.a是阴离子交换膜
C.Ⅱ区中的K+进入Ⅰ区
D.Ⅲ区溶液的pH会升高
解析:Ⅰ区是阴极区,溶液中的H+放电而被消耗,故Ⅰ区生成的是KOH,Ⅱ区中的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Ⅰ区,A、B错误,C正确;Ⅲ区生成H2SO4而使溶液pH下降,D错误。
答案:C
1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t/℃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0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I(aq)的ΔH>0
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答案:B
15.已知:pAg=-lg
c(Ag+)。Ksp(AgCl)=1×10-10,Ksp(AgI)=1×10-17。如图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实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c(Ag+)=c(Cl-)
C.图中x点的坐标为(10,5)
D.将NaCl溶液换成0.1
mol·L-1NaI溶液,则图象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解析:根据起点pAg=0,可知c(Ag+)=1
mol·L-1,A错误;x点c(Ag+)=10-5
mol·L-1,结合AgCl的Ksp可计算出c(Cl-)=10-5
mol·L-1,此时消耗NaCl
100
mL,B正确、C错误;AgI溶解度更小,所以虚线应该在实线上方,D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9分)已知2A(g)+B(g)2C(g) ΔH=-a
kJ·mol-1(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ω
mol·L-1,放出的热量为b
kJ。
(1)已知:
A(g)+X(g)2B(g) ΔH=-133.2
kJ·mol-1;
5A(g)+X(g)4C(g) ΔH=-650.4
kJ·mol-1。则a=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由此可推知,表中T1________T2(填“>”“=”或“<”)。
T/K
T1
T2
T3
K
1.00×107
2.45×105
1.88×103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为c
kJ,C的浓度__________ω
mol·L-1(填“>”“=”或“<”),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3)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4
mol
A和2
mol
B
B.4
mol
A、2
mol
B和2
mol
C
C.4
mol
A和4
mol
B
D.6
mol
A和4
mol
B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和1
mol
B,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d
kJ,则d________b(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及固体催化剂,充分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A、3
mol
B和2
mol
C,则平衡时A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不变”“变大”“变小”或“无法确定”)。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很容易求出a值。(2)根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结合表中数据容易得出T1mol
A、1
mol
B与加入2
mol
C的平衡状态相同,所以平衡时C的浓度相同,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前者放出的热量和后者吸收的热量之和等于a。(3)因为可逆反应转化率一定达不到100%,A、B、C三个选项若要得到2a
kJ的热量,转化率需达到100%,不可能。(4)因为正反应会导致气体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恒压下体积会缩小,相对于恒容压强更大,所以转化率更大,放热更多。(5)因为是恒压容器,这两种情况属于等效平衡,所以A的含量相同。
答案:(1)258.6 (2)<
= a=b+c (3)D (4)> 由于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压容器大于恒容容器,所以转化率更大,放热更多 (5)不变
17.(12分)如图,p、q为直流电源两极,A由+2价金属单质X制成,B、C、D为铂电极,接通电源,金属X沉积于B极,同时C、D产生气泡。试回答:
(1)p为________极,A极发生________反应。
(2)C为___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
D为___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3)C极的电极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A、B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当电路中通过0.004
mol电子时,B电极上沉积金属X为0.128
g,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6)铁的重要化合物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饮用水消毒剂,具有很多优点。
①一种常见的高铁酸钠生产方法是电解法,其原理为Fe+2NaOH+2H2ONa2FeO4+3H2↑,则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种常见的高铁酸钠生产方法是在强碱性介质中用NaClO氧化Fe(OH)3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FeO4能消毒、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接通电源,X沉积于B极,说明B为阴极,则A为阳极,故q为负极,p为正极,A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H2SO4电解池中,C为阳极,C试管内得O2,D为阴极,D试管内得H2。
(4)A极:X-2e-===X2+,B极:X2++2e-===X,两极附近溶液的pH不变。
(5)设X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
X2+ + 2e- === X
2
mol
M
g
0.004
mol
0.128
g
解得M=64。
答案:(1)正 氧化 (2)阳 氧气 阴 氢气
(3)4OH--4e-===O2↑+2H2O
(4)不变 (5)64
g·mol-1
(6)①Fe+8OH--6e-===FeO+4H2O
②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③高价铁具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生成的Fe3+水解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悬浮物的净水作用
18.(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①KW(T1
℃)________KW(T2
℃)(填“>”“<”或“=”)。T2
℃时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____________mol·L-1。
②M区域任意一点均有均表示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③25
℃时,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量。已知:25
℃时,Ka(HClO)=K=4.6×10-9、Ka(CH3COOH)=1.8×10-5、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
①25
℃时,有等浓度的a.NaClO溶液、b.CH3COONa溶液、c.Na2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25
℃时,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c(Na+)________c(CH3COO-)(填“>”“<”或“=”)。
解析:(1)①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根据题图,KW(T1
℃)<KW(T2
℃)。KW(T2
℃)=10-13,T2
℃时1
mol·L-1的NaOH溶液中,c(OH-)=1
mol·L-1,c(H+)=10-13
mol·
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1;②M区域任意一点都存在c(H+)<c(OH-),表示溶液呈碱性;③25
℃时,向纯水中少量NH4Cl固体,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2)①根据电离平衡常数,酸性:醋酸>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离子。25
℃时,有等浓度的a.NaClO溶液、b.CH3COONa溶液、c.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最大,pH最大,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最小,pH最小,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②25
℃时,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则c(Na+)>c(CH3COO-)。
答案:(1)①< ②1×10-13 ③碱性 促进
(2)①c>a>b ②>
19.(12分)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
mol·
L-1的NaOH溶液,乙为0.1
mol·L-1的盐酸,丙为未知浓度的FeCl2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用酸性KMnO4溶液能测定丙溶液的浓度(已知:5Fe2++MnO+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钥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②滴定实验要用到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使用该仪器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KW与pH的定义式计算得:pH=-lg
=13。(2)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对水的抑制程度相同,丙溶液中亚铁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故三种溶液中水电离程度:丙>甲=乙。(3)①配制250
mL
KMnO4溶液除题给仪器外还需要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②滴定管使用前必须验漏;③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氯化亚铁溶液呈酸性,都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a、c均错误,b正确。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出现突变,且变色后半分钟不褪色。
答案:(1)13 (2)丙>甲=乙
(3)①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检验滴定管是否漏水 ③b 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浅绿色变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0.(12分)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逆反应FeO(s)+CO(g)Fe(s)+CO2(g)是炼铁工业中一个重要反应,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下表:
T/K
938
1
100
K
0.68
0.40
①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充入氦气,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
(2)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pH
8.8
9.7
11.6
10.3
11.1
①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
A.HCN B.HClO C.H2CO3 D.CH3COOH
③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_____(填序号)。
A.CH3COOH+Na2CO3===NaHCO3+CH3COONa
B.CH3COOH+NaCN===CH3COONa+HCN
C.CO2+H2O+2NaClO===Na2CO3+2HClO
④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Cu(OH)2的Ksp=2×10-20。又知常温下某CuSO4溶液里c(Cu2+)=0.02
mol·L-1,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________;要使0.2
mol·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为________。
解析:(1)①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②由于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减小,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充入氦气,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在整个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增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2)①同种浓度的离子结合质子能力越强,则盐水解程度就越大,盐溶液的碱性就越强,即pH越大。由于Na2CO3溶液的pH最大,说明CO与H+结合能力最强。因此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CO。③发生反应时应该是强酸制取弱酸。酸性CH3COOH>H2CO3,A正确;酸性CH3COOH>HCN,B正确;H2CO3<HClO,C错误。④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CO+H2O===CO2↑+2Cl-+2HClO。
(3)由题意知,c
(Cu2+)·c2(OH-)>Ksp=2×10-20,则c(OH-)>1×10-9
mol·L-1;所以pH>5;c(Cu2+)=
0.2
mol·L-1÷1
000=2×10-4
mol·
L-1,则c2(OH-)=2×10-20÷2×10-4mol2·L-2=1×10-16
mol2·L-2,所以c(OH-)=1×10-8
mol·L-1,c(H+)==10-6,所以pH=6。
答案:(1)①K=
②减小 增大 (2)①CO
②D A ③C ④2Cl2+CO+H2O===CO2↑+2Cl-+2HClO (3)5 6
PAGE
-
11
-模块综合检测题(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寒冷季节,摩拳擦掌可御寒,这是放热反应
B.纯碱可用于除去油污的原因是电离生成OH-
C.将食物置于冰箱中,可降低腐败的反应速率
D.将铜器皿放在银质托盘上可避免铜生成铜绿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测得其pH<5
3.25
℃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
A.pH=11的氨水
B.0.01
mol·L-1的Na2CO3溶液
C.0.01
mol·L-1的盐酸
D.pH=4的NaHSO3溶液
4.已知:Mn(s)+O2(g)===MnO2(s) ΔH1
S(s)+O2(g)===SO2(g) ΔH2
Mn(s)+S(s)+2O2(g)===MnSO4(s) ΔH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ΔH2>0
B.Mn+SO2===MnO2+S ΔH=ΔH1-ΔH2
C.ΔH3>ΔH1
D.MnO2(s)+SO2(g)===MnSO4(s) ΔH=ΔH3-ΔH2-ΔH1
5.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c(Na+)>c(HRO)>c(H+)>c(RO)>c(OH-)
B.c(Na+)+c(H+)=c(HRO)+c(RO)+c(OH-)
C.c(RO)+c(HRO)+c(H2RO3)=c(Na+)
D.两溶液中c(Na+)=c(HRO)=c(RO)
6.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HClO2为弱酸)。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7.下列关于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解达到平衡时(不饱和),加氯化铁使溶液达到饱和,溶液的酸性会增强
B.5
mol·L-1和0.5
mol·L-1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C.50
℃和20
℃同浓度的两种FeCl3稀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D.为抑制Fe3+的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8.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
现象
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3[Fe(CN)6]的食盐水
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图所示“斑痕”。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
下列对实验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中心区为蓝色的原因是铁失电子被氧化,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边缘处为红色的原因是发生吸氧腐蚀,生成了OH-,使溶液中c(OH-)>c(H+)
C.边缘处为红色的原因是发生析氢腐蚀,消耗了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c(OH-)>c(H+)
D.交界处出现铁锈的原因是4Fe2++8OH-+O2+2H2O===4Fe(OH)3,Fe(OH)3分解得到铁锈
9.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反应生成SO3(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SO2)/mol
0.4
0.8
0.8
0.4
n(O2)/mol
0.24
0.24
0.48
0.24
SO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甲和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均为400
C.SO2的平均转化率α1>α2=α3
D.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甲=丁
10.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 )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p2>p1,T1>T2
C.该图象表示的方程式为2A===B+3C
D.对于反应2X(g)+3Y(g)2Z(g) Δ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11.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在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HS-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Ksp(CuS)C.升高温度增大
D.加入MgCl2固体,HS-浓度减小
12.常温下,向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与NH3·H2O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大
B.在M点时,n(OH-)-n(H+)=(a-0.05)
mol
C.随着NaOH的加入,eq
\f(c(H+),c(NH))不断增大
D.当n(NaOH)=0.05
mol时,溶液中有:c(Cl-)>c(Na+)>c(NH)>c(OH-)>c(H+)
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电解K2SO4溶液同时制备H2SO4和KOH溶液,Ⅱ中装入K2SO4溶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b是离子交换膜)( )
A.Ⅰ区生成H2SO4
B.a是阴离子交换膜
C.Ⅱ区中的K+进入Ⅰ区
D.Ⅲ区溶液的pH会升高
1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t/℃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0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I(aq)的ΔH>0
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15.已知:pAg=-lg
c(Ag+)。Ksp(AgCl)=1×10-10,Ksp(AgI)=1×10-17。如图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实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c(Ag+)=c(Cl-)
C.图中x点的坐标为(10,5)
D.将NaCl溶液换成0.1
mol·L-1NaI溶液,则图象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9分)已知2A(g)+B(g)2C(g) ΔH=-a
kJ·mol-1(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ω
mol·L-1,放出的热量为b
kJ。
(1)已知:
A(g)+X(g)2B(g) ΔH=-133.2
kJ·mol-1;
5A(g)+X(g)4C(g) ΔH=-650.4
kJ·mol-1。则a=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由此可推知,表中T1________T2(填“>”“=”或“<”)。
T/K
T1
T2
T3
K
1.00×107
2.45×105
1.88×103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为c
kJ,C的浓度__________ω
mol·L-1(填“>”“=”或“<”),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3)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4
mol
A和2
mol
B
B.4
mol
A、2
mol
B和2
mol
C
C.4
mol
A和4
mol
B
D.6
mol
A和4
mol
B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和1
mol
B,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d
kJ,则d________b(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及固体催化剂,充分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A、3
mol
B和2
mol
C,则平衡时A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不变”“变大”“变小”或“无法确定”)。
17.(12分)如图,p、q为直流电源两极,A由+2价金属单质X制成,B、C、D为铂电极,接通电源,金属X沉积于B极,同时C、D产生气泡。试回答:
(1)p为________极,A极发生________反应。
(2)C为___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
D为___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3)C极的电极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A、B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当电路中通过0.004
mol电子时,B电极上沉积金属X为0.128
g,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6)铁的重要化合物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饮用水消毒剂,具有很多优点。
①一种常见的高铁酸钠生产方法是电解法,其原理为Fe+2NaOH+2H2ONa2FeO4+3H2↑,则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种常见的高铁酸钠生产方法是在强碱性介质中用NaClO氧化Fe(OH)3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FeO4能消毒、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①KW(T1
℃)________KW(T2
℃)(填“>”“<”或“=”)。T2
℃时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____________mol·L-1。
②M区域任意一点均有均表示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③25
℃时,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量。已知:25
℃时,Ka(HClO)=K=4.6×10-9、Ka(CH3COOH)=1.8×10-5、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
①25
℃时,有等浓度的a.NaClO溶液、b.CH3COONa溶液、c.Na2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25
℃时,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c(Na+)________c(CH3COO-)(填“>”“<”或“=”)。
19.(12分)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
mol·
L-1的NaOH溶液,乙为0.1
mol·L-1的盐酸,丙为未知浓度的FeCl2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用酸性KMnO4溶液能测定丙溶液的浓度(已知:5Fe2++MnO+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钥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②滴定实验要用到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使用该仪器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0.(12分)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逆反应FeO(s)+CO(g)Fe(s)+CO2(g)是炼铁工业中一个重要反应,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下表:
T/K
938
1
100
K
0.68
0.40
①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充入氦气,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
(2)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pH
8.8
9.7
11.6
10.3
11.1
①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
A.HCN B.HClO C.H2CO3 D.CH3COOH
③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_____(填序号)。
A.CH3COOH+Na2CO3===NaHCO3+CH3COONa
B.CH3COOH+NaCN===CH3COONa+HCN
C.CO2+H2O+2NaClO===Na2CO3+2HClO
④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Cu(OH)2的Ksp=2×10-20。又知常温下某CuSO4溶液里c(Cu2+)=0.02
mol·L-1,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________;要使0.2
mol·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为________。
PAGE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