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讨论
动物和植物给自然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4节 细胞 cell
一、细胞发现史:
1. 秦汉时期:《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并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
2. 17世纪前:人们试图回答植物和动物的组成,但受观察工具的限制。
3. 1590年: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
4.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1665年,[英国]罗伯特 胡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思考
了解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你急于想了解细胞的哪些知识呢?
如:细胞的大小、细胞的结构、颜色等。
[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观察细胞呢?
借助仪器:光学显微镜。
胡克所用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观察工具发展史
细胞发现史
实验室中的显微镜
1.显微镜结构名称
镜座
镜臂
倾斜关节
载物台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目镜和物镜
认识显微镜的显微镜,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1、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就( )
2、粗准焦螺旋可以使( )上下显著移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 )微小移动,使镜象清晰。
3、( )可以提供我们使用显微镜的光线。
4、除了反光镜外,( )也可以控制光量的大小。
5、镜座可以用来要观察的载玻片的,( )可以固定载玻片
长
镜筒
镜筒
反光镜
光圈
压片夹
请同学上台讲解小结: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看书本P55)
安放
对光
调焦
观察
放片
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三、放片、调焦距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对实验材料和
操作方法有哪些要求?
归纳小结:
安放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 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 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 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熟悉显微镜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实验结束,实验用具整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用洁净沙布把显微镜外表擦干净,用擦镜纸擦一镜头。
(2)转动转换器,把两个低倍镜头偏到两旁。
(3)转动粗转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恢复原状。
实验结束,实验用具整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 把反光镜竖直放置,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落在上面。
(5) 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将镜箱放回原处。
(6) 把桌上其他用品按原样摆放整齐,实验桌要保持整洁、干净。
巩固练习
1、 观察教师准备的材料或学生自备的材料,并在小组内讨论、解释出现的一些现象。
2、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看物像朝哪个方向移动,想一想,这说明什么问题?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问题:
1、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______移动。
2、向 旋动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 旋动_____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3、要使观察的视野最明亮,可以把 上的最大光圈对准 ,并且用反光镜的____面镜。
左边
内(逆时针)
遮光器
通光孔
凹
粗
外(顺时针)
细
实验回顾:
1、怎样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某同学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功能完好的目镜、物镜和通光孔调节到同一直线上,反复调节反光镜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可能的原因是 。
3、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细胞图像_____,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_______,而视野______;
越大
越少
越暗
遮光器的光圈未对准通光孔
(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的变化)
4、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换目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发生位移,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是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玻片上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