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知识目标
素养目标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表现和危害
2.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唯物史观)
2.甲午战争后深重的外患和内部危机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掀起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家国情怀)
内容
危害
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强迫贷款: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2)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列强获得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
(3)开矿设厂:直接掠夺资源、原料与劳动力
(4)开设银行:便于资本输出
(1)西方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扩张了列强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是扩大中国开放程度,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中国被瓜分,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战争前
商办
53
4
704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
208
77.6%
甲午战争后
商办
63
12
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
345
30%(共16张PPT)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知识目标
素养目标
1.早期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容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4.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1.早期改良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历史解释)
2.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运动有关内容的认识,学习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家国情怀)
预习导学精练梳理
本课小结
早期改良思潮
梁启超
康有为思想
公车上书
强学会
谭嗣同
复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共12张PPT)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知识目标
素养目标
1.百日维新的背景
2.维新派救亡斗争的表现
3.百日维新的内容、意义及局限性
1.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进行改革,基本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历史解释)
2.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下,要求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体现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的精神(家国情怀)
预习导学精练梳理
本课小结
成立保国会,要员支持
瓜分狂潮加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
剧民族危机
文化教育等多方面
百日维新
康有为多
没涉及开国会、定宪法等
次上书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共14张PPT)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知识目标
素养目标
1.新旧势力交锋的原因、表现及实质
2.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及教训
3.通过戊戌变法,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很难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抗衡,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只能以失败告终(历史解释)
2.在维新变法过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挽救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牺牲,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转化到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家国情怀)
预习导学精练梳理
本课小结
救亡图存
变法的意义计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解放潮流
新旧势力的交锋
守旧势力阻挠破坏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光绪帝的反击
维新势力弱
守旧势力强
失败的原因
方式手段缺陷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