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音乐小屋》《单簧管波尔卡》
【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儿童演唱和表演,歌曲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罗修斯卡改编成的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独奏曲和合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该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声音演唱《音乐小屋》,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
3. 聆听作品《单簧管波尔卡》感受作品的演奏形式及乐器音色特点,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用图形谱的方式表示音乐,采用体态与声势感受音乐,感受乐曲的韵律美。
2.难点 用“轻盈、跳跃”的方法来演唱《音乐小屋》,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用有弹性的声音加以突出,注意不能唱的过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导语:同学们好(老师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王国,这里有一座音乐小屋,正在唱着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听,她带给你怎样的心情?她是几拍子的歌曲?让我们用动作来感受。(ppt 1播放范唱音乐)
二、学唱歌曲《音乐小屋》
1、初听歌曲。(听范唱、师领学生随音乐打节拍)
生:高兴的心情,2拍子
教师评价:你们的节拍抓得真准!
2、过渡语:“我的心情也很高兴,我想给大家边唱边表演!如果你们喜欢,可以和我一起来做!”
二听(师范唱并做动作,并邀请学生一起做动作。)
(ppt 1播放伴奏慢速)
★3、导语:“你听到的最多的是什么声音?这是在模仿什么的声音?
生:“模仿门铃声”
师:“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生: (模仿门铃声)
师评价:“你模仿的可真像!”“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件小乐器,可以模仿门铃的声音,请你们仔细听!”
(师敲击小音钟)
师:“门铃声好听吗?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生:清脆、短促、
师:“我还想让门铃声听起来再生动一些,你想怎样来表现?”
生:
师评价:
师:“我们以叮咚声为一组,第一组强一点,第二组弱一点,短一点。快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门铃声不但有强弱,还有音高变化。你们再来仔细听。
此处老师要停下纠正
师评价:
4、三唱,音高。师做叮咚的手势动作。(ppt)
师评价:
5、学唱歌词
①师生合作:生【门铃声】+师【带节奏朗读后面歌词】。
交换:师【门铃声】+生【带节奏朗读后面歌词】。
师生交换合作:生【带节奏朗读后面歌词】,师要指导(歌唱的声音、速度、节奏、咬字),并解决难点(动作辅助解决)。欢 迎 我
②一唱,跟琴唱。(注意后半部分跟琴唱准。)
③二唱,给前奏,完整唱,唱两遍,老师给补上最后一个叮咚!纠正、艺术处理、歌曲第二遍结束时才有的。
④三唱,完整演唱并加动作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一听。感受速度、感受、情绪:
导语:“音乐小屋欢乐多,小屋里藏着许多让人快乐的乐曲。你们快来这一首,听完你要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做什么?
生:(高兴、跳舞。。。。)
师:这就是音乐传达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
2、知识介绍:波尔卡、单簧管、单簧管吹奏模仿、揭示课题。
师:“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其实就是一种舞蹈,它起源于波希米亚的_??·???_民间舞,名字叫“波尔卡”,正如你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活泼、快速适中的舞_è??_。”那你又知道吗?这首波尔卡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生:
“还是让我来告诉你答案——“单簧管”
所以这首乐器曲名《单簧管波尔卡》。你会吹单簧管吗?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吧。这首乐曲有其中3个经典的音乐主题,现在让我们分段来欣赏.
3、分段欣赏:
①聆听第一主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合着音乐、模仿吹单簧管的样子来吹一吹,也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拍手、拍腿的方式来感受乐曲的第一音乐主题。”
a、单簧管模仿
b、拍手、拍腿
c、舞步。跳舞真的让人很快乐。
②聆听第二主题
a、在这中间,音乐还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接着听第二音乐主题。(一听主题2)
生:
b、学生自己画画旋律线(二听主题2)
c、整体感受第二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③聆听第三主题
a、跟画旋律线
b、根据旋律特点,学生自主律动创编。、
④完整聆听
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
四、拓展
过渡语:“许多音乐家都创造过波尔卡舞曲,如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创造过《雷鸣电闪波尔卡》、《铁匠波尔卡》波尔卡的特点:快速、二拍子、体验音乐的快乐的情绪。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