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你参加红军了吗?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分析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苏维埃政府采取怎样的经济措施来保卫革命成果?
母亲在号召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定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布尔什维克党幻想直接过渡
`
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读读想想
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余粮收集制。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保证军粮供应,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方面:该政策在当时形势下的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消极方面: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
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影响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中分配
允许自由贸易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劳分配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影响: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重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大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他的名字成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新世界的象征……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必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1913年与1937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
1913年
1937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性质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
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
课堂小结:
1918----1921
1921---1929
20c30s---1985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去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