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人物故事。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字词句
◎认识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39个词语。
◎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和问号,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阅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词句,讲述课文内容。
◎感受先贤和前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口头表达
◎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1.本单元课文讲述的内容都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向长辈请教,了解人物,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了解人物……
◎可以引导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
◎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补充适当的背景资料。
◎可以引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词句反复朗读,走近人物……
2.教科书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你能总结出教科书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有哪些吗?
◎通过查字典认字。
◎联系上下文的语境。
◎通过部件分析法,自主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测字音和字义。
◎利用生活经验。
◎借助图画。
内容
大禹治水
朱德的扁担
难忘的泼水节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六
合计10
课时
2
2
2
1
3
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文主题
感受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的魅力,敬仰大禹无私奉献、为百姓造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课后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按要求完成本课预习卡。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画出生字词,并且多读几遍。
课时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灾、难、洪、认、被”5个字。初步了解“泛滥、伤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设计意图:
大禹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出示大禹头像,并辅以简单介绍,让学生直观可感,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③出示一组新词,比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较多,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课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三、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洪水带给百姓的痛苦,为讲述故事作铺垫。
3.课文中怎样描写的?自己练读第1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2)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相机评价,预设如下:
①“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拖长,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回到几千年以前。
②读到“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仿佛看到了滔滔的洪水……
③着重强调了“无数的灾难”,听得出你们很为那些百姓难过、担心呢!
(3)再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本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标红“灾、难”二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说说写好这两个字需注意什么。
(1)教师范写“难”字,发现“隹”与“住”的区别,书写时四横等距,学生认真观察并书写。
(2)学生描红、临写:看清位置,找准重点——明确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3)反馈评价:展示书写的优秀作业;指出书写中的问题,纠正;学生再练写。
2.出示“洪、认、被”。
(1)先整体观察,说说这三个字结构上有何共同点,书写时需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评价。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互相听写本课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一讲大禹“治水前”的故事。
课时目标
1.巩固“洪、毒”等15个生字,书写“道、业、产”3个字。了解“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十三年、到处奔走”等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按照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并用上以下词语说一说洪水带来的灾害。
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2.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
此处复习词语,既巩固了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第2自然段,练习讲述
1.自由朗读,说一说:谁?怎么治水?结果怎样?(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1)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2)出示“继续”词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3.练习讲述本段。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可提炼:谁?怎么治理?结果?
提示: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禹:继续治水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 )年。这( )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 )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设计意图:
一组数字背后藴藏着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填写这组数字,再透过数字,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大禹心系百姓的精神,最后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禹治水13年,13个365天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练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预设:因为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指导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学生练读。
(3)教师介绍: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岗,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4)说一说: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5)小结:13年里,禹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于是人们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四、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自由读文,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
2.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1)读第4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3)借助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4)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3.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安居乐业”。
(1)指名读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聊天品茶等。)
(2)理解“安居乐业”: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幸福地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3)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4)从洪水泛滥到乖乖地听话,百姓会怎么感激禹?(治水有方、智慧过人,心中装着百姓安危……)
4.教师小结:人民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
五、讲述故事
过渡: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让我们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1.借助板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讲述,每人讲述一段,重点把禹的治水方法讲清楚。
2.展示,相机评价。
3.擦掉部分词语,只留下(泛溢、筑坝挡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河道),学生独立练习讲故事。
六、推荐阅读
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建议同学们课后找来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可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课文第3自然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先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再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用一连串的追问进行教学,加上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升华了他们对人物的崇敬之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大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