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8 19: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写作:
学习本文的写法,尝试介绍家乡最美季节的景色。
人文主题
领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视频;课文朗诵配乐;《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预习卡》。
2.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课外资料。
课时目标
1.认识“融、侧”等13个生字,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体会“抽出”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物产丰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富饶吧!
2.导入新课。美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提醒读准多音字“兴”)
二、读好长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反馈,教师指导。
(1)字词反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读好长句子。出示下面的句子,学生练习读。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读好短语、读好停顿再到读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①出示小兴安岭夏日树木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图片上的景象,再圈出第一句中的AABB式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这类词语。齐读句子。
②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形容词,想象画面。学生练读,小组比赛读,放进句子中展示朗读。
③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等的停顿。
④学生练读长句子。指名展示读。
(3)教师小结:朗读长句子,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以外,还要注意在句子中间适当停顿。
3.借助学习单,梳理主要内容。
(1)提问:课文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哪些美丽的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景物,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并共同完成学习单。
季节,描写的景物春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的方式,梳理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和物产,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3)教师投影学生填写的学习单,引导学生交流补充,完善学习单的填写。
(4)提问:课文中有一句话总体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你发现了吗?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话。(教师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三、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
1.朗读课文,圈画景物。小兴安岭美在四季,美在树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风景最美的地方,此时正好是这里的春天。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说说小兴安岭的春天除了写树木,还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物?
2.品读想象,感受景美。从哪里感受到这些景物非常美丽?(提示:启发学生抓住“溪水”“小鹿”等景物来感受美。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老师可以播放溪水淙淙的声音。学生汇报“小鹿”一句时,引导学生从“欣赏”“俯下、侧着脑袋”等词去体会,并想象小鹿还会干什么,感受作者对小鹿的喜爱)
3.朗读背诵,积累语言。小兴安岭的春天真美,让我们把这样的美丽留在心里吧!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背一背第2自然段。
4.梳理小结,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办法在学习第2自然段呢?
默读圈画——品读想象——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来体会——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新解新教材》生字课件。
2.出示《新解新教材》课件重点词语。
指名学生读。提问:书写这些词语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教师梳理。
笔画写正确:“袋”字的“代”不能多撇,“衣”不能少撇;“视”字的“礻”不能多一点;“线”字右边部件中的点和撇不能丢;“严”字的点和撇不能漏写。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五、布置作业
学生抄写词语,订正《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浸”等字词表达上的好处。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并尝试介绍家乡最美季节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方法
1.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2.回顾学法,明确学习要求。
(1)提问:上节课,我们是怎么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总结学法:抓重点词句、品悟美、有感情地朗读。
二、迁移学法,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
1.谈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描写小兴安岭夏天、秋天和冬天的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体现了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的?可以利用下面的学习单来开展自主学习。
季节,景物,特点,感受春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抽出、融化、汇成、淙淙、有的……有的……,生机勃勃夏天秋天冬天
设计意图:
在第1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回顾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抓住景物的样子,尝试在合作学习中运用方法,获得阅读经验,体会小兴安岭夏、秋、冬之美。
  
2.汇报、分享学习收获。(提示:根据自己填写的表格汇报学习收获,教师要根据学情展开教学,对于文中用得好的关键词要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品悟。)
预设:
——夏之美丽。重点要抓住“浸”字感受森林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美丽;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小兴安岭的色彩非常丰富。
——秋之诱人。可以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物产非常丰富,着重指导读好“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之有趣。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在像童话世界一样的洁白雪地里,一些小动物出来玩耍的情景。
3.赞美,开展朗读竞赛。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吧!
三、分层表达,完成课后选做题
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单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用一段话描写家乡最美的季节,既是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内化,也是为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准备素材。
1.选择喜欢的季节,说明理由。
(1)提问:你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用一句话说说喜欢的季节带给自己的感受。
②借助学习单把季节中的景物说清楚。
③运用“严严实实、苍翠”等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描述景物的样子。
(2)学生练习,同桌互说。指名学生集体交流。
(3)小结:我们从景物和景物的样子两方面,运用积累的词语,把喜欢的季节介绍得那么吸引人,怪不得作者说小兴安岭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选做”练笔。
(1)过渡:小兴安岭的四季这么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季节最美?指名学生交流,追问: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交流:你能学着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的方法介绍一下你家乡美丽的季节吗?学生练习,指名交流。
(3)布置练笔任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刚才介绍的内容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陶冶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可以在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以培养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3.以发展个性为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赏析完课文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各显其能,张扬了个性,体现了学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