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色的草地
语文要素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我”对事物的变化所进行的观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2.留心身边的事物,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观察、蒲公英”等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观察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把观察所得用几句话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插图和蒲公英的图片,说说自己看到的蒲公英的样子。
(1)检查预习: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你知道草地的颜色变化与哪种事物有关吗?
(2)指名读词语“蒲公英”,认读并指导书写“蒲、英”。
2.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课文围绕金色的草地写了什么?
2.《搭船的鸟》 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观察了动物,今天我们和俄国作家普里什文一起去观察植物——一片金色草地上的蒲公英,看看大作家是怎么观察的。
3.找到作家描写观察蒲公英的段落,自由朗读。思考文中的“我”是怎么观察的?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下面的表格会填写吗?
时间,草地颜色,观察发现,观察结论早上,绿色,,蒲公英花朵合拢,金色花瓣被包住,草地一片绿色中午,金色,,蒲公英花张开,露出金色花瓣,草地一片金色傍晚,绿色,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蒲公英花朵合拢,金色花瓣被包住,草地一片绿色 4.根据观察单上的记录,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读、想象画面,抓住表示时间与颜色的词,引导学生发现草地的变化,并通过摆词卡、说变化等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交流草地的变化。
①请学生读读这几句话,圈出表示时间和草地颜色的词语。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词卡:早上、中午、傍晚;绿色、金色、绿色。
②指名学生板贴词卡: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来贴一贴词卡?要求把表示颜色的词贴在相应的时间词之后。
③指名结合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观察到的草地颜色也不一样,看来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持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5.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设计意图:
借助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获得直观感受,通过手部动作模拟,在读中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竟然会不一样,真的太奇妙了,谁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2)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辦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②播放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学生观察。
③引导学生根据观察,通过手部动作模拟,边读边演示蒲公英是怎样张开、合拢的。
④教师读句子,学生一齐做动作。
6.当堂检测。
(1)指导完成课后题第二题:请你再次默读这段话,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2)指名学生反馈,教师在相应位置上板贴“合拢、张开、合拢”三张词卡,形成:
早上 绿色 合拢
中午 金色 张开
晚上 绿色 合拢
(3)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清楚草地变化与蒲公英之间的关系。
7.引导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用文字把这个慢慢变化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设计意图:
借助课后题,梳理草地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加强学生对这个语段的整体把握,并充分利用活动式板书,引导学生在说中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有序,在小结中进一步发现把草地变化“写清楚”“写明白”的原因。
(1)引导交流。
预设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读起来觉得很清楚。
预设2:写清不同时间的草地的样子,读起来觉得很明白。
预设3:为了写清楚、写明白草地的变化,需要进行长时间细致的观察。
(2)教师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观察细致,让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相机板书:细致观察)
8. 引导朗读体会:让我们把这个有趣的场景用朗读展现出来。
四、交流观察所得,产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设计意图:
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在读中学写,当堂练习,学习观察。写话的评价指向“写清楚”,降低难度,激发写的兴趣。
1.引导回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很多植物在不同的时候是不一样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植物在不同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吗?
2.指名学生交流。
3.播放展示含羞草、向日葵、牵牛花、睡莲等植物在不同时间变化的视频。
4.引导写话:请你选择视频中的一种植物,用几句话写一写它是如何变化的,如果能写清变化的原因,就更好了。
5.学生当堂练习。
6.反馈评价。
教师围绕“是否写清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进行评价,表扬能“写清楚变化的原因”的学生,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词语“观察”,强调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摘抄积累本课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课时目标
1.会写“钓、而”等6个字,会写“钓鱼、一本正经”等13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场景,导入新课
1.回顾场景。
(1)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回顾场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知道了草地的颜色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谁能借助板书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结:作者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片有趣的草地。“观察”是把事物写清楚、写明白的“法宝”。
2.指导书写“钓、而、察、拢、趣、喜”6个字。
(1)指导书写部分难字。如“察”字,宝盖头要写得稍长,盖住下面部分。里面的左上部分是变形的肉月旁,所以里面有两点。右上部分就像一只手。“示”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这个字才算摆放得平稳。
(2)学生书写。
3.提问:除了草地的变化,文中还有哪个场景让你觉得很有趣?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引导聚焦第1、2自然段:蒲公英盛开的场景;兄弟俩玩耍的场景。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草地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表演、朗读感受,借助动作理解“一本正经”“打哈欠”这两个新词,从中感受草地带来的快乐。
1.布置学习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场景,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2. 组织交流。
(1)交流第1自然段的场景。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一大片”“长满”“金色”,进一步感受草地的有趣,并朗读感受。
(2)交流第2自然段的场景。
①组织交流:在这个场景中,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②教师朗读,学生同桌合作模仿文中人物的表现。
③请一对同桌表演,引导学生结合表演理解“一本正经”“打哈欠”。
④指导书写“窗前、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绒毛、假装、哈欠”7个词语。
3.小结过渡:你看,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无限的快乐。难怪作者会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感慨: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三、学习第4自然段,体验观察的乐趣
1.引导学生交流:从第4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读懂作者“喜欢”蒲公英的原因。
(2)教师提问:“从那时起”中的“那时”,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时候?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体验到了观察带来的快乐,这是作者最喜欢蒲公英的原因。
四、课后延伸,布置“观察作业”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后课外继续观察事物,并按要求记录,既是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是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积累素材。
1.布置“观察作业”:大自然里有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事物,它们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继续进行观察,把观察所得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上。谁发现了这次的记录单和我们在《搭船的鸟》一课中完成的“观察记录单”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这次的观察记录要重点记录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观察记录单
对象时间,
,发现,
3.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4.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