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2.如图所示,警察站在平面镜前正立警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警察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警察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警察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警察距离平面镜2m时,警察跟像的距离是4m
3.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
)
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4.如图,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不小心镜子裂开成两半,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A.不能成像了
B.只能各成一半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
5.从竖直悬挂的平面镜内看到一个悬挂在对面墙上的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
A.7:25
B.6:35
C.5:25
D.4:35
6.一人站在竖立的平面镜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向平面镜走近,像离平面镜走远
B.人离镜1m,像离人1m
C.人离平面镜越远,则平面镜中的像越小
D.人以2m/s的速度面镜,像以4m/s的速度靠近人
7.检查视力有时采用的不是“E”表,而是如图所示的“C”表。在如图所示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的时候,图中能正确表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C”表像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N为玻璃板,M为方格纸,玻璃板与方格纸垂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四名同学在方格纸上记录了蜡烛的位置A、B对应的像的位置A?、B?。下列记录与平面镜成像规律相符的是
A.
B.C.
D.
9.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面镜像变大
C.假设顾客从镜中只看到自己膝盖位置的像,为了看到鞋子的像应该把θ角度调大
D.若顾客在水平地面上平行于镜面走动,以像为参照物顾客是运动的
10.如图所示,小娟随家长到某餐厅吃饭,站在餐厅门口2s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小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玻璃门之间的间距
C.在两侧玻璃门中成的像的大小不变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二、填空题
11.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每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很多家庭在新房装修时喜欢在小客厅的墙上挂一面大的平面镜,这样就会使人感觉客厅变大了这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成_____(选填“正立、倒立”)、_____(“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虚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特点。
12.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是吊灯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m。
13.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__
m,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小明身高1.6m,站在1m高的竖直的平面镜前,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全身像高______m,现只将平面镜向左侧平移一段距离,他在镜中像的位置会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当他远离镜面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盐湖城风景区有一座桥,其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若湖水上涨了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
m,“倒影”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如果图中的小馨距离“魔镜”0.5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____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18.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是_____像,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_____,镜中视力表的像是_____形成[(选填“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三、解答题
19.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A到玻璃板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距离/cm
5
4
6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_____。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
(4)如上图乙所示,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
(5)如下图和下表所示,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可知反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或“=”)。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20.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器材如图)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_,且玻璃板要_________桌面放在白纸中央。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竖直移动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图中未画出),发现蜡烛B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
(3)小明打算对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于是到实验室找来两个刻度尺A和B(量程足够大)如图所示,他应该选择哪个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
1.A
2.D
3.D
4.C
5.D
6.D
7.C
8.B
9.C
10.AC
11.漫反射
正立
等大
12.虚
6
13.1.7
3
不变
14.1.6
不变
不变
15.3
5
虚
不变
16.0.5
不变;
17.8
不改变
18.虚像
5m
光的反射
19.像的位置
A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光路是可逆的
=
20.像的位置
垂直
较暗
像与物等大
A;A的分度值是1mm小于B的分度1cm,用A尺测量误差小,更准确
试卷第6页,总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