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光的折射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虚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
2.古诗中“潭清疑水浅”和“明月印秋池”描述的分别是光的( )
A.反射、反射
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
D.折射、折射
3.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有一探照灯S,它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MN上,在B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向容器中注水,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下方
B.B的上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4.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A.0°
B.35°
C.60°
D.90°
5.如图,小明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明的光路图是
A.
B.
C.
D.
6.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7.关于以下现象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中,倒立的“人物”是实像
B.乙中,镜子里的“自己”是虚像
C.丙中,墙壁上“图案”是手的虚像
D.丁中,水中的“鱼”是虚像
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
B.海市蜃楼
C.手影
D.水中倒影
9.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10.在徐志摩《再别康桥》美丽的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弯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青荇在水底发生折射成实像而招摇
二、填空题
11.桂林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游漓江时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奇观:“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这里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
12.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①入射角的度数为_____度;②折射角的度数为_____度;③界面AB的_____(选填“上”、“下”)边是空气。
13.清晨,小李在清澈的河边散步,A是其眼睛位置,发现水中的B处有一块“鹅卵石”,如图所示,其实所看到的“鹅卵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真正的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______(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14.李华在湖边观鱼(如图所示),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_____点处(选填”A"或“B”),李华所看见的鱼是鱼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_____(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
15.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_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而形成的像.
16.如图所示,OA、OB、OC是某一时刻一条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光线分布情况,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界面的_________(选填“XX上”“XX下”“YY左”或“YY右”)边是玻璃,若∠AOY增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
”或“”)减小。
17.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若井里有一些水,则青蛙在水面下看到的井外的树梢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高”或“低”)。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______。(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8.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
三、解答题
1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作出评价。该过程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
20.某小组同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他们分别测量并记录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
20
13
2
30
19
3
40
25
4
50
31
5
60
35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入中空气
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6
13
20
7
19
30
8
25
40
9
28
45
10
33
55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10可得: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可得:当_____。
③他们增大入射角继续研究,表三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实验数据,表四中的入射角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拟进行实验的数据。
表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1
65
37
12
70
39
13
80
41
14
89
42
表四:光从玻璃斜射入中空气
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5
40
16
50
17
60
18
70
小王分析了表三的数据,结合之前得到的实验结论,认为表四中实验序号_____中拟定的入射角会找不到折射光线,理由是_____。
答案
1.A
2.C
3.A
4.B
5.A
6.A
7.C
8.B
9.B
10.C
11.折射
反射
12.30
20
上
13.虚
B点
14.A
虚
深
15.光沿直线传播
浅
反射
16.YY右
17.直线传播
高
18.偏高
凸透镜
19.折射
反射
增大
小于
是
不具有普遍性,还应做光在空气和其他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20.小于
大于
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6、17和18
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时,光在玻璃中角度的变化小于空气中角度的变化,当在玻璃中的角度为42度时,空气中的角度为89度,当空气中角度增大到90度时,玻璃中角度应小于43度。反之,当玻璃中角度为50度时,空气中对应的角度应大于90度,不可能
试卷第6页,总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