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2海陆变迁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2海陆变迁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8 15: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2海陆变迁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如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图,石柱上横线部分代表曾被火山灰覆盖,小黑点部分代表被海洋生物钻孔。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
①地壳变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
②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③这里曾经发生过火山活动
④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漫图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回答问题。
漫画反映的是(  )
A.
盖天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浑天说
D.
日心说
下列为海陆变迁的证据:①上海市西部自北向南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是大约五六千年前的古海岸线;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③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④澳门面积因填海造陆不断扩大。据此回答问题。
能说明桑田变成沧海的实例是(  )
A.

B.

C.

D.

如图,关于图中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与丙大陆轮廓的凹凸吻合说明四大洋、七大洲是固定不变的
B.
甲与丙大陆轮廓的凹凸吻合为大陆漂移提供了证据
C.
乙大洋两岸都有海牛和鸵鸟是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D.
乙大洋两岸都有海牛和鸵鸟说明四大洋.七大洲是固定不变的
地壳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是(  )
A.
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带
B.
平原和山地的界线
C.
火山、地震多发带
D.
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读“亚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国多地震原因主要是(  )
A.
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如图为“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箭头“→”的含义是(  )
A.
板块很稳定
B.
板块相互靠拢
C.
板块的边界
D.
板块运动方向
如图为“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地区属于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的是(  )
A.
太平洋中心地区
B.
南极大陆内部
C.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区
D.
亚欧大陆内部
下列为海陆变迁的证据:①上海市西部自北向南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是大约五六千年前的古海岸线;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③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④澳门面积因填海造陆不断扩大。据此回答问题。
因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迁的实例是(  )
A.

B.

C.

D.

漫图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回答问题。
下列各项事实,可以作为漫画反映学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②非洲和南美洲都生活着不会飞的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下列证据不属于证明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化石相似
B.
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相似
C.
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古地层相似
D.
亚洲和非洲有相似的自然景观
有人说,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20%发生在日本。读图,完成问题。
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在第四纪冰期,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后来,气温上升,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白令海峡的形成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人类活动
C.
海平面上升
D.
冰川移动
图1为“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图”,图2为“罗马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关于地中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B.
主要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
C.
北部沿岸地区全部为发达国家
D.
受板块运动影响面积在缩小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避开高大建筑
B.
迅速跑到空旷地带
C.
及时返回室内
D.
注意保护头部
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问题。
几千万年后,最可能成为新海洋的是(  )
A.
地中海
B.
红海
C.
阿尔卑斯山脉
D.
阿拉伯海
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完成问题。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影片《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在珠峰顶上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8844.43米),这是中国的高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有关(  )
A.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B.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如图),完成问题.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
亚欧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阅读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板块,澳大利亚属于______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容易发生______。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
(4)英国少地震的原因:______。
(5)据测量,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是因为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而造成的。
(6)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______地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7)河流应该分布在陆地上,可是在我国东海的海底,人们却发现有陆地河流河床的痕迹。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______。
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H大洋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是______。
(2)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A大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______气候。
(3)B大洲的地形特点是:西部是______,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D大洲位于______。
A.亚欧板块上
B.印度洋板块上
C.太平洋板块上
D.美洲板块上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为______。
A.G大洲居民多信仰阿拉伯教
B.C大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C.F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D.E大洲被称为“白色荒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______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图中B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洲,C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______洋。
(3)2018年9月28日,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中A),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2000多人遇难。运用板块知识分析该地区发生易地震的原因。______。
(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下列问题。
问题①:红海的面积将会扩大,最终形成新的大洋。请说明原因。______。
问题②:喜马拉雅山脉山脉是如何形成的。______。
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冰岛多火山。完成第(5)题。
(5)冰岛可能______。
①处于板块内部
②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③地壳不稳定
④地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C______D______。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喜马拉雅山是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该地区曾经发生过火山活动,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故选:A。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原因,理解记忆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南美洲的东岸凸出的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呼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据此推测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该漫画反映的是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B。
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大陆漂移假说,让学生认真读图,根据所学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C
【解析】解:③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这里原来是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说明桑田可以变成沧海。①②④选项都是海洋变为陆地的例证,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成因,理解解答有效。
4.【答案】B
【解析】解:甲非洲大陆与丙南美大陆轮廓的凹凸吻合为大陆漂移提供了证据;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四大洋、七大洲是不断变化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地壳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根据题意。
故选:C。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本题考查了板块交界地带的特点,理解记忆解答此题。
6.【答案】B
【解析】解:依据位置,读图可知,图中A国为日本,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
故选:B。
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本题考查亚洲图的判读,在把握日本的位置及所处板块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箭头“→”的含义是板块运动方向,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
故选:D。
地球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运动方式,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
本题考查了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运动的,读图记忆解答此题。
8.【答案】C
【解析】解:世界上有两大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带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频发;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带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本题考查了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读图记忆解答此题。
9.【答案】D
【解析】解:19世纪末,澳门陆地面积只有10.3千米2,因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尤其是当地人民不断填海造陆,使得澳门的陆地面积逐渐扩大,现在澳门的面积有32.8千米2,1995年通航的澳门国际机场,就是采取人工填海方式建成的。①②③现象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海陆变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成因,理解解答有效。
10.【答案】D
【解析】解: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和非洲、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说明了海陆变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了地球海陆分布的面积比例。
故选:D。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常见大陆漂移假说例证解答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各大陆的自然风景与气候、地形等有关,和大陆漂移无关,选项ABC与大陆漂移有关。
故选:D。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牢记即可。
12.【答案】A
【解析】解;喜马拉雅山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处,是地壳隆起形成的,受挤压力的作用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故A正确。
故选:A。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大陆板块之间挤压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大陆和大洋板块之间挤压形成海沟,海岸山脉,岛弧等,大陆板块之间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大洋板块之间张裂形成大洋中脊。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板块运动的方式及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13.【答案】B
【解析】解:当在家中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要就近躲在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枕头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本题考查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常识,阅读地图选择正确的答案。
14.【答案】C
【解析】解: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
故选:C。
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本题考查白令海峡的形成,理解记忆较好。
15.【答案】D
【解析】解:地中海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故A错误;
地中海位于亚洲、欧洲与非洲之间,故B错误;
地中海沿岸北部有发展中国家,故C错误;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故D正确。
故选:D。
地中海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西面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地中海的位置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和图中信息解答,牢记即可。
16.【答案】C
【解析】解:地震发生时,应避开高大建筑、迅速跑到空旷地带、注意保护头部,不能返回室内,那样会被砸伤或被倒塌的建筑物埋没;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地震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本题考查预防地震的措施,理解解答此题。
17.【答案】B
【解析】解: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是由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
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认读及板块碰撞运动容易形成山脉的特点,结合图示记忆解答。
19.【答案】B
【解析】解:喜马拉雅山脉是两大板块挤压碰撞而隆起的,该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两板块互相挤压。
故选:B。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与构造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
20.【答案】C
【解析】解:世界上六大板块是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C对,ABD错。
故选:C。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熟记六大板块名称、位置及其示意图是解题关键,牢记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1.【答案】太平洋?
印度洋?
稳定?
活跃?
火山、地震?
亚欧?
印度洋?
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非洲?
印度洋?
张裂拉伸?
环太平洋?
这是海陆变迁的结果,台湾海峡所在地原是陆地,由于地壳下降,海水上升,台湾海峡所在地才成为海洋
【解析】解:(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也位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4)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少火山和地震。
(5)据测量,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拉伸运动而造成的。
(6)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7)河流应该分布在陆地上,可是在我国东海的海底,人们却发现有陆地河流河床的痕迹,其原因是:这是海陆变迁的结果,台湾海峡所在地原是陆地,由于地壳下降,海水上升,台湾海峡所在地才成为海洋。
故答案为:(1)太平洋;印度洋;(2)稳定;活跃;火山、地震;(3)亚欧;印度洋;(4)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5)非洲;印度洋;张裂拉伸;(6)环太平洋;(7)这是海陆变迁的结果,台湾海峡所在地原是陆地,由于地壳下降,海水上升,台湾海峡所在地才成为海洋。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4)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5)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拉伸运动而造成的。
(6)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7)台湾海峡所在地原是陆地,由于地壳下降,海水上升,台湾海峡所在地才成为海洋。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板块分布图,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此题综合性较强。
22.【答案】黄河站?
白令海峡?
季风?
高大的山系?
B?
D
【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中H是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是黄河站。
(2)图中A是亚洲,B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亚洲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得A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3)B是北美洲,其地形特点: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势特点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D是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上;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4)G是非洲,非洲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系统;C是南美洲,南美洲以白色人种为主;F是欧洲,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E是南极洲,南极地区由于大部分被冰雪所覆盖,且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从而被称为“白色沙漠”。
故答案为:
(1)黄河站;
(2)白令海峡;季风;
(3)高大的山系;B;
(4)D。
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科考站,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全球陆地被海洋分割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非洲七个大洲,其中南极洲跨经度最广,亚洲跨纬度最广。
本题考查了世界上的大洲及其特点、洲界线、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此题。
23.【答案】魏格纳?
南北美?
太平?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处于张裂状态?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
C
【解析】解:(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图中B板块为美洲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北美洲和南美洲。图中C是太平洋板块,该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太平洋。
(3)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红海的面积将会扩大,最终形成新的大洋,原因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处于张裂状态;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5)冰岛可能②处于板块交界地带、③地壳不稳定。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魏格纳;
(2)南北美;太平;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处于张裂状态;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
(5)C。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稳定?
亚欧?
印度洋?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由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
故答案为:
(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稳定;
(3)亚欧;印度洋;
(4)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认读及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结合图示记忆解答。
第2页,共19页
第1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