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3 《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8 20: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课题内容:16章第3节电阻
使用教材: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电阻》是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在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
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
欧姆定律、
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这时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已学过部分电学知识,能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识别电阻的符号,单位,并且解释什么是电阻,指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能总结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者观察实验。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的探究教学模式。首先以演示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为切入点引入电阻,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手段,利用电流表和小灯泡,通过多媒体设施,展示实验现象,应用控制变量方法设置分组实验,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总结出电阻大小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再应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实验、讨论、分析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逐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达到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资源
教科书、网络视频、网络图片、实验器材:电流表、小灯泡、金属丝、各种导体、电阻丝、导线、开关
八、教学流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常用的各种导线,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也是导体,且比铜便宜,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导线是用铜做的?
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建立概念
演示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提示: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但是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了?
对它说明导体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阻碍作用。那么同学们说说,铜丝和镍铬丝,哪个对于电流的阻碍更大?
物理学中,把这种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展示PPT: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阻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学生说出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入铜丝的电路小灯泡较亮;接入镍铬丝的电路灯泡较暗。
学生一起讨论交流
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说明自由电荷可以在两种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对电流还有阻碍作用。
在相同的电压下,铜丝连接的电路灯泡亮,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反之表明镍铬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大。
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思考造成亮度不同的原因,为形成电阻概念做铺垫
使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和发现隐含的物理特征。加强对电阻的理解,为探究电阻大小因素做铺垫。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比较电阻的大小?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点拨不足之处
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导体电压/V电流/A灯的亮暗材料粗细相同镍铬合金镍铬合金
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关系
导体电压/V电流/A灯的亮暗材料长短相同细镍铬合金粗镍铬合金
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演示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提问:如果电流为0,那这段导体还有电阻吗?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猜想:可能与导线的长度、粗细等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设计表格小组展示交流
学生按分组究不同影响因素并记录表格
小组展示结果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思考,回答:还会有,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验表格的设计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规范实验操作训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这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拓展
简要介绍半导体和超导的概念,让学生自己看书66面
自读资料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材料导电性与电阻有关。
巩固练习
一个导体接在3伏的电源上,电阻大小为10欧,若从电路中取下这个导体,导体的电阻值为_______欧。
甲、乙两条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线,R甲80欧=_____千欧=_____兆欧
一条合金丝导线拉制成原来长度的二倍时它的电阻比原来电阻变________,这是因为合金丝的________且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对本节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基础,并反馈学习结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电阻,并且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学习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粗细关系,导体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越细,导体的电阻应该越大;电阻的大小还跟温度有关系,一般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相互补充。
巩固本节知识
十、教学评价
该节课设计重点突出,目标全面、准确、具体,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布局合理,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实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设计了有关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以及课外拓展,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了适当扩展,精心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和程中学会合作,教学安排清晰有序,在教材处理上以简驾繁突破难点,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但各环节没有详细的练习,没有及时加深印象。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阶段中,通过已知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但在电阻的应用一块稍显生硬,没有很好的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有些吃力,我应该更加留意日常生活,使课题变得更加接地气,让学生对于课堂更有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