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练习
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①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②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释】①简:选择。②扺(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扺掌,击掌。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期 年 揣 摩 成 乃 说 赵 王 于 华 屋 之 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劳其筋骨 劳:___________ ②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__
?③形容枯槁 形:___________ ④赵王大说
说: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
B.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必先苦其心志
其妻献疑曰
D.得太公《阴符》之谋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得出的。
2.
阅读【
甲】【
乙】两文,完成问题。
?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
?③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何以战
B.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
(5)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6)【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辨。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予笏,知而必谏也。”(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防己过/及鲁肃过浔阳
B.遂亡一镜矣/亡羊补牢
C.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D.任善人则国安/则有去国怀乡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辨。
(3)请概括魏征在遗表中谈了哪几方面的治国之道?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听觉方面写景,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孤寂的情怀。
C.作者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舟子的喃喃之语是引俗人之见,以正面描写表现“相公”之痴。
D.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5.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 【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乙】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选自《二十六史·孙期传》)
?【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余挐一小舟(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
?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 ④皆执经垄畔以追之(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
乙】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
6.
古诗文阅读,回答问题。
?【
甲】
?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丙】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 温庭筠)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肉食者谋之 则汉室之隆
C.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案件)
B.亲贤臣(亲近)
C.又何间焉(参与)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
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
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解释【
丙】文中画线的词的意思。
?①独倚望江楼
独:
?②肠断白蘋洲
肠断:
(6)“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7.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①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②,然知汝父之能养也。吾之始归③也,汝父免于母丧④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⑤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改)
?【
注释】①俾(bǐ):使达到某种程度。②姑:丈夫的母亲。③归:女子出嫁。④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⑤御:进用。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喜宾客 ②方逾年 ③适然耳 ④修泣而志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其勉之
A.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B.遽契其舟(《刻舟求剑》)
C.常蹲其身(《幼时记趣》)
D.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两处)
? 然 知 汝 父 之 能 养 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从选文看出欧阳修的成长受哪些影响?
8.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 【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 【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望:(_______)
?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_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下面对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于“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B.《曾国藩家书》不只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为人哲理、指导做人处世、持家教子的家风宝典!
C.【
乙】文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D.当代父母可以从【
甲】【
乙】两文中得到启发:培养孩子可以“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但不要“为大官”。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共5分)
?①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甲】文中阐述君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作者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岳飞治军
?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节选自《独醒杂志》)
?【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中“兵”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2分)
(3)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2分)
10.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10分)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
《湖心亭看雪》)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柳宗元是 (朝代)文学家。(1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雾凇沆砀 ?
②上下一白___________
(3)《湖心亭看雪》第一段描写的雪景有什么特点?(2分)
(4)《江雪》中数词的使用有何特点?(2分)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
(1)
【答案】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
【答案】使……劳累 通晓;明白 形体;身体 通“悦”,高兴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3)
【答案】B
?【解析】B项“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中的“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A都是“在”。C都是“他的”。D都是“的”。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4)
【答案】①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②(苏秦)读书想要睡觉时,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动”,“曾”,“益”,“引”,“股”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5)
【答案】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甲文先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从而得出观点。乙文是将道理蕴含在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
?【解析】比较阅读,找出共同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认真地研读材料。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读懂,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同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
2.
(1)
【答案】参与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不在朝廷做官或处江湖之远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牺牲”就是古今异义词语。
?(2)
【答案】C
?【解析】A、B、D中的“以”都是“凭借”的意思。C项“以”是“把”的意思。
?(3)
【答案】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②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人的心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狱”“虽”“何”等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
【答案】语言 议论
?【解析】描写方法主要有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5)
【答案】A
?【解析】这两段都是在谈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关系。
?(6)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本文的的中心句不难看出,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和追求。
?(7)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
3.
(1)
【答案】B
?【解析】B都是推动的意思;A.犯错/到;C.写/字条;D.国家/国都
?(2)
【答案】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辨
?【解析】此小题考查句读。可以先把句子翻译,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划分。注意不要出现“破句”。译句为“刚刚写了表文的草稿,字迹都很难辨认,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看得清楚些。”据此划断。
?(3)
【答案】谈了三个方面的治国之道:①正确任用人才的重要性;②全面了解臣子的必要性;③去邪任贤的坚定性。
?【解析】概括内容要点。将文段内容魏征的话进行翻译后,划分层次,然后逐一概括即可。概括要点时语言要做到简洁准确。最好要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文,这样概括起来就容易。
?
4.
(1)
【答案】绝:消失; 客:客居; 更:还。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2)
【答案】①(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呢!
?【解析】解答此题要依据句中的文言词汇,常用的文言句式来翻译,①句抓住“沆砀”是白茫茫的一片的意思,②句抓住“更”。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
【答案】C
?【解析】舟子的喃喃之语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
5.
(1)
【答案】通“桡”,撑(船) 全 客居,作客 拿
?【解析】此题考核通假字和词类活用,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
【答案】①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②孙期驱赶着猪进入草丛里,头也不回。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强”“期”“豕”“顾”的翻译。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强”“期”“豕”“顾”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
【答案】围绕“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回答。
?【解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围绕“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回答。
?
6.
(1)
【答案】C
?【解析】A项“以”意思分别是“凭借/用”;B项“之”意思分别是“代词/助词”;C项“于”都是“在”的意思;D项“顾”意思分别是“拜访/回头看”。
?(2)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D项中“鄙”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
【答案】①位高权显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关键词:“肉食者”“鄙”)
?②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件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关键词:“痛恨”)
?【解析】句①中“肉食者”意思是吃肉的人,指当权者。“鄙”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句②中“痛恨”的意思是痛惜遗憾。
?(4)
【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文言文的能力。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
?(5)
【答案】A.独:独自,单一;B.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古诗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其中第二个句子中“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6)
【答案】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意思和情感的理解。
?
7.
(1)
【答案】朋友 过了 才这样 记住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2)
【答案】D
?【解析】ABC都是代词,D与例句为副词。
?(3)
【答案】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4)
【答案】①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
?②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养”“薄”“所以”“曾”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5)
【答案】得益于他母亲的身教,居穷而自食其力;得益于母亲用欧阳修父亲身前的廉洁、孝顺的品质来勉励他。
?【解析】根据题干,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
?
8.
(1)
【答案】①希望,盼望 ②同“肢”,四肢 ③腰间佩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注意以下词语的理解——望:希望,盼望;支:同“肢”,四肢;腰:腰间佩带。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性。B:正确。“之”意思一样,都是:助词,的。其他各项:A:因此,介词。/做,动词。C:来,连词。/用,介词。D: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D项曲解原文意思,原文意思是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勤奋,自持,能吃苦。
?(4)
【答案】①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②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尔:你;贪:贪恋。
?(5)
【答案】①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②求学的勤奋和艰苦 ③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概括即可。
?
9.
(1)
【答案】军队
?(2)
【答案】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
?(3)
【答案】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
?【解析】【文言文参考译文】
? 绍兴六帅,都果敢、坚毅、忠诚、勇猛,被视为古时候的名将。唯独岳飞后来出现,但当时的名声超过诸位将军。他去世的那一天,武昌的屯兵达到十万九百人,都可以以一当百。我曾经拜访那些士卒,认为他们勤劳懒惰一定分明,立功有过一定分别,所以能够得到人心。从前曾经见到他率领军队征伐赣地的固石洞,军队到达的地方,丝毫不打扰百姓,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
?
10.
(1)
【答案】唐
?(2)
【答案】①白气弥漫的样子。②全白。
?(3)
【答案】围绕“踪迹罕至;白气弥漫;上下一白等”回答两点即可。
?(4)
【答案】诗人用“千”“万”这两个数词,极言雪之大,人鸟踪迹绝灭,为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使画面更具有感染力。
?(5)
【答案】围绕“清高自赏;愁绪;怀才不遇等”回答两点即可。(每点1分,结合原文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