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8 17: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按拼音写汉字
wǎn hú lún zǎo gǎo huǎng
________留 ________ ________树 ________好 ________惚
shuāng xiáng shì zhāng ké sou
冰________ ________细 流________ 文________ ________
2.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恍________?? ???传________????? 搞________????? 佣________21教育网
晃________? ????转________????? 稿________?? ???拥________21cnjy.com
3.选词填空。
逝世??? 去世?? 追悼? 吊唁? 爱戴? 爱抚
伯父________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________他。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________的人,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________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按要求改写句子。
听了伯父的话,我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修改病句)
________。
5.“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伯父夸自己好。
B.?鲁迅背得快。
C.?表面是夸自己,其实是鲁迅先生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21·世纪*教育网
6.“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四周围很黑,所以容易碰壁。
B.?当时社会很暗,什么事也做不成。
C.?旧社会是黑暗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就会遇到挫折和迫害。
D.?教育“我”认清旧社会的本质。www-2-1-cnjy-com
7.常识填空。
??? 鲁迅原名________,绍兴人。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我国________的奠基人,________的旗手。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部作品,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二、阅读理解
8.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鲁迅与时间
???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他(经常? 常常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21*cnjy*com
???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恶毒? 凶恶),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来源:21cnj*y.co*m】
??? 鲁迅不仅(爱护? 热爱? 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 浪费? 消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出处:21教育名师】
(1)圈出文中括号内确切的词语。
(经常? 常常?? 曾经)________说过???????? 环境多么________(恶劣?? 恶毒? 凶恶)
(爱护? 热爱? 爱惜)________自己的时间?????????? (耗费? 浪费? 消费)________别人的时间
(2)在第三第四小节中用“________”划出能概括全节意思的句子。
(3)理解句中词语,按要求答题。
A“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的意思是________
①用上“更”,说明以前没抓紧,晚年以后,活在世上时间不多了,所以更要抓紧。
②用“更”说明晚年鲁迅的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更抓紧。
③用上“更”,说明鲁迅以前抓得紧,晚年比以前抓得还要紧,突出鲁迅一贯抓紧时间。
B“哪里有天才?”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①不知道哪里有天才。
②世上没有天才。
③到哪里去找天才。
(4)第3小节写鲁迅抓紧时间“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一节中有三处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版权所有:21教育】
(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鲁迅的事,请简单介绍一件。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2-1-c-n-j-y
??? “哪一点不像呢?”
???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三、语言表达
1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车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②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1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都是什么吗?作者是谁?21*cnjy*com
1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送挽联,花圈的有学生,有工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说明鲁迅深受各界人士的崇敬与爱戴。
(2)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意思是当时社会黑暗势力还很强,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靠鲁迅个人的力量还不能改变社会残酷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嗽
【解析】挽:拉,牵引:挽弓。挽留。囫囵 :完整;整个儿。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搞:做,弄,干,办:搞好。搞通。搞鬼。搞小动作。恍:忽然:恍然大悟。霜: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详:细密,完备,与“略”相对:详细。详略。详情。详谈。章: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答案】 恍惚;传说;搞乱;佣人;摇晃;转动;稿件;拥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故:恍惚、摇晃;传说、转动;搞乱、稿件;佣人、拥挤。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 逝世;追悼;吊唁;爱戴
【解析】逝世:去世、死亡。词性:褒义词,多用于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去世:词性:中性词。 追悼:对于死者的追念哀思。吊唁 :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爱戴:敬爱并且拥护。爱抚:疼爱抚慰。根据句子的意思依次填写为:逝世、追悼、吊唁、爱戴。21·cn·jy·com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根据句子的意思一 一对号入座。
4.【答案】 听了伯父的话,我一下子明白过来。
【解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成分残缺、②意思重复、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如:“听了伯父的话,我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句中“恍然大悟”和“一下子明白过来”意思重复。应去掉一个,改为:听了伯父的话,我一下子明白过来。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答案】 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是夸自己,实际上是鲁迅先生在批评我不用功读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6.【答案】 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四周围黑洞洞”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7.【答案】 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解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阅读理解
8.【答案】 (1)曾经;恶劣;爱惜;耗费
(2)每小节开头第一句
(3)③;②
(4)逝世前不久、逝世的前三天、逝世的前一天www.21-cn-jy.com
(5)略
【解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曾经)说过、 环境多么(恶劣)、(爱惜)自己的时间、(耗费)别人的时间。(2)考查找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段落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段落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两段段话的中心句都是每小节开头第一句。(3)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结合语境去理解。“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的意思:用上“更”,说明鲁迅以前抓得紧,晚年比以前抓得还要紧,突出鲁迅一贯抓紧时间。故选C。B理解句子的意思:原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说:世上没有天才。(4)考查对时间词语的把握,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5)可从课外资料中查找,也可上网查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A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先理解字义,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B此题考查对反问句的理解。(4)此题考查对时间词语的把握能力。(5)考查对对名人的了解。
9.【答案】 (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解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评价人物性格特点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0.【答案】 ①脸上现出痛苦。②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解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故:(车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即:脸上现出痛苦。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故: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2·1·c·n·j·y
11.【答案】 《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
【解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2.【答案】 (1)正确
(2)正确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1)正确(2)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