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13: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一、单选题
1.松鼠是恒温动物,将松鼠从30℃转移到10℃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松鼠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氧气消耗量增加????????
C.?松鼠食物消耗量加大???????
D.?松鼠运动量减少
2.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D.?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3.古人说:“心静则凉。”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一样多???????????????????????????B.?休息时多???????????????????????????C.?思考问题时多???????????????????????????D.?说不清
4.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 )
A.?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B.?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D.?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
5.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6.把老鼠和青蛙从28℃的环境移到2℃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情况是(?? )
A.?都减少???????????????B.?前者减少,后者增加????????????????C.?都增加???????????????D.?前者增多,后者减少
7.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需要特别注意保温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生儿皮肤散热较快???????????????????????????????????????????B.?新生儿因为饮食少,所以产热少
C.?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结构尚未发育完善??????????????????D.?新生儿需较高的体温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的体温在不同的部位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
9.如图所示为正常温度下皮肤血管的示意图。当外界温度很高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该类似于(??? )
A.????????????????????????????B.????????????????????????????C.????????????????????????????D.?
10.小刚同学由于感冒发烧,某天体温维持在39℃稳定不退,则此时他体内(?? ?)
A.?产热多于散热??????????B.?产热与散热保持平衡????????C.?产热少于散热?????????D.?与产热散热多少无关
二、填空题
11.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C快速上升至40°C。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l5 °C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有什么作用?_ ________。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________。
12.人体产热的部位主要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________,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________.散热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能保持正常的原因是皮肤血管多数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________,同时汗液分泌________,因汗液蒸发而散发的热量________.
14.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进行剧烈运动后,脸就变得通红,这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使脸部皮肤中的________舒张,________增多,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15.极地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沙漠狐生活在炎热的非洲沙漠地区。由于非生物因素中温度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有显著的差异。右图为极地狐和沙漠狐的头像。请根据头像判断回答:
(1)________图是沙漠狐,________图是极地狐;
(2)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6.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 ???;②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________。
(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分析图象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 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
17.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实验步骤】①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小白鼠的下丘脑,乙组小白鼠不作处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甲组小白鼠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小白鼠置于30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写出③的操作步骤:________。
(2)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并改进:________。
(3)若假设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若假设不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你认为可行吗?________。如果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四、解答题
18.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__图,此时体温________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________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_______.
19.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脑 16 1
内脏 56 8
肌肉与皮肤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_____控制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肌肉组织会处于暂时性缺氧状态,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________,并产生乳酸,导致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疼现象.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但这也造成了体内水分的大量丢失.此时人体如何通过自身调节来减少体内水分的丢失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________.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________.
20.? 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测量工作。
(1)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队员的体温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7℃。
(2)登山队员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 ?????。
A.体温下降
B.机体耗氧量降低
C.皮肤血管收缩
D.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减弱
(3)登山队员是通过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体温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松属是恒温动物,当其进入低温环境时,体内的产热增加;
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有助于产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消耗增加,即呼吸作用增强,有助于产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物消耗量加大,产热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松鼠运动量减少,产热减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解答】A、恒温动物是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但各个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故A正确;
B、恒温动物的体温在各种环境中,通过产热与散热的调节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故B正确;
C、爬行类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故C错误;
D、恒温动物的体温的恒定,是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在不同状态下能量的消耗;
【解答】人脑在休息时,对营养物质的消耗远小于思考问题时;所以思考问题产生的热量大于休息时产生的热量;
故答案为:C。
4.【答案】 C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人体产生的热量要增加,不自主的颤抖是骨骼肌的战栗,这样肌肉的呼吸作用增加,产生的热量增加;
故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在休息时,体内的产热主要来自内脏器官的呼吸作用;故A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人的体温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动态平衡的;故B正确;
C、由表格可知,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变,说明此时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是相对平衡的;故C正确;
D、小明在15:00服用退烧药,其体温在不断下降至正常体温,说明在到正常体温前,其体内产热小于散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答案】 D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老鼠是恒温动物,当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时,散热增加,所以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其耗氧量会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当其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时,其体温会下降,所以耗氧量也会减少
故答案为:D。
7.【答案】 C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新生儿的器官功能都不完善,体温调节系统不能完全正常工作,所以需要保暖,防止体温过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C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但人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故A错误;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故B错误;
C、人的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且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同;故C正确;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散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体通过血液的散热方式;
【解答】当外界环境温度很高时,人体的散热要增加,血管的表现是舒张,增大血液的流量,血管的口径要比正常状态要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B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人体的散热和产热处于动态平衡的,即使体温维持在39℃不退时,其产热和散热也是平衡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答案】 (1)增大;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
(2)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A血管的口径明显小于B血管的口径,说明A的血流量小于B的血管流量,B状态时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皮肤散热增加,体温的温度升高;
(2)当人体需要大量散热时,除了血流量增加外,还会分泌汗液,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1)增大;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2)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答案】 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直接散热;蒸发散热
【解析】 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包括内脏和骨骼肌,不同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不同,人体在安静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则是骨骼肌。人体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其散热方式是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解答】 人体在安静下,产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因为睡觉状态下,人体的内脏器官也是时刻在工作的;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故答案为: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直接散热;蒸发散热
【答案】 收缩;减少;低;少;少;少
【解析】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珍品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少
【解答】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能保持正常的原因是皮肤血管多数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因而低,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少,同时汗液分泌少, 因汗液蒸发而散发的热量少。所以皮肤对人体调节体温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收缩;减少;低;少;少;少
14.【答案】 骨骼肌;血管;血流量
【解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解答】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刚刚进行剧烈运动后,脸就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骨骼肌产生大量热,从而使脸部皮肤中的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
故答案为:骨骼肌;血管;血流量
15.【答案】 (1)乙;甲
(2)乙耳朵大,有利于散热
【解析】环境中的温度、阳光、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活。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解答】沙漠狐耳大,可以增大散热的表面积,适应非洲沙漠炎热的气候:极地狐的耳小,可以减小身体的散热,适应极地寒冷的气候 。
(1)乙图是沙漠狐,甲图是极地狐。
(2)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乙耳朵大,有利于散热。
故答案为:(1)乙,甲;(2)乙耳朵大,有利于散热。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不可靠;只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实验具有偶然性
(3)9日龄后,雏鸟具备恒定体温功能,在20℃的较低温度下,散热量较大,需要通过提高产热量维持其恒定的体温。
【解析】1、根据后面的操作步骤和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确定实验步骤①;
2、实验结论为了具有一般性,实验所测数据要多一些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3、生物对所获得的食物一方面用于更新体内的物质,一方面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生长发育期的生物需要大量摄入食物用于生长、发育。
【解答】(1)在步骤②中将实验样本分成了两组,说明步骤①中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实验样本。从表格数据中的日龄由1开始,可知样本应该是刚出生的黄腹角雉。据此可知步骤①是: 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在步骤 ③ 中“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测量一只数据太少不具代表性,所以是不可靠的,理由是:只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实验具有偶然性;
(3)从图线中可看到在“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 ”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 ”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20℃的条件下始终要高于30℃的条件下。因为鸟是恒温动物为保持体温恒定低温状态下必须增加产热量。
故答案为:(1) 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不可靠;只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实验具有偶然性? (3)9日龄后,雏鸟具备恒定体温功能,在20℃的较低温度下,散热量较大,需要通过提高产热量维持其恒定的体温。
17.【答案】 (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2)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
(3)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4)可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解析】做对照实验时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能够保持动态平衡。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解答】(1)该实验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根据步骤①②,步骤③应为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以便于在之后的实验中掌握小白鼠体温先后变化情况。
(2)该实验为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变量应唯一。根据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唯一的变量应为有无下丘脑,两组小白鼠所处的其他条件应一样,所以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的环境中。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就是调节体温的中枢,那么下丘脑被破坏的甲组小白鼠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下丘脑完好的乙组小白鼠体温则保持相对恒定,不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若假设不成立,下丘脑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都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即保持相对恒定。
(4)该实验可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先测定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然后破坏其下丘脑,并测定其体温记录,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故答案为:(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2)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的环境中;(3)甲组鼠体温会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4)可行;先做 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四、解答题
18.【答案】 (1)A;高于
(2)扩张;增加;升高
(3)排汗;C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所以血管口径变小,即A图;此时人体温度是高于外界温度的;
(2)血管C的口径是最大的,说明此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皮肤的温度会升高;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依靠汗腺分泌的汗液来大量散热的,血管舒张,口径增大,即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高于;(2)扩张;增加;升高;(3)排汗;C。
19.【答案】 (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无氧呼吸
(4)血液流过肾脏时只产生少量的尿液,以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丢失
(5)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安静状态下,内脏的产热占的比例最大,所以睡眠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
(2)人体体温的恒定是由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3)当人体进行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产生乳酸;
(4)人体水分的主要排泄途径是排尿和汗液,当汗液分泌较多导致人体缺水时,人体通过肾脏产生的尿液则会减少,从而减少水分的丢失;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的汗液蒸发困难,导致人体散热困难,体内聚集了大量的热量导致体温高出正常水平,从而出现中暑的现象;
故答案为:(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无氧呼吸;(4)血液流过肾脏时只产生少量的尿液,以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丢失;(5)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20.【答案】 (1)等于
(2)C
(3)脑干
【解析】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进而增加产热量 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解答】(1)?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但产热和散热量是相等,使得体温维持恒定,故登山队员的体温等于37℃。
(2)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几乎不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骨骼肌战栗、代谢活动增强。
(3)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故答案为:(1)等于(2)C(3)脑干
?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