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
教学目标
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初步掌握鱼纹的绘制方法。
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传统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教学难点:鱼纹设计得新颖且具有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鱼)真厉害
2.师:那聪明的你能说说有关鱼的成语吗?
(预设:鱼米之乡、如鱼得水、鱼跃龙门……)
3.师:除了语文中的成语,美术中也有很多表现鱼的精彩作品。看!老师带来了一张木版年画,(出示《连年有余》)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画都画了什么?
(预设:小孩、鱼、莲花)
4.师:你觉得这张画有什么含义吗?。余什么意思?(预设:剩余、富余)
5.师:余与“鱼”谐音,连与“莲”也是谐音,古人取其谐音,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年年有余》!(出示课题)
二、新授
师:在音乐声中,让我们一起展开鱼文化的历史长卷,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这些艺术品上的鱼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从鱼文化的历史长卷感受彩陶盆鱼纹、战国陶鱼、汉鱼纹画像砖、唐三彩双鱼壶、宋双鱼纹洗、元三鱼纹贯耳壶、明清鱼纹盘、年画《连(莲)年有余(鱼)》的美。)
师:同学们,在这些历史长卷中,你找到鱼的特点了吗?
生(预设):都是艺术家雕刻的,每条鱼的线条有着不同的变化
总结:从古到今鱼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在各个方面都有,这些鱼其实都是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而成。在生活中,我们见过池塘里的鱼、大海里的鱼还有家里鱼缸里的鱼,但老师想让大家画一条艺术加工的鱼,怎么画呢?老师先来给大家介绍几种艺术加工的方法。
1、5000多年前鱼纹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5000多年前的鱼文化,一起欣赏新石器时期的鱼纹彩陶盘,瞧!这条鱼儿还游出来了,对比这条真实的鱼,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相同的是——它们都有鱼头、鱼身、鱼鳍、鱼尾)
师:也就是它们的基本结构都相同,那不同的是?引导学生观察鱼鳞, 师:真实的鱼鱼鳞很繁琐,而古人只用黑白两个面来表示鱼鳞,这种让外形更简洁的方法就叫概括。(板书:概括)我们再看看真实的鱼的外形和古人画的鱼的外形相比,谁更简洁?(预设:古人的鱼)这也是运用了概括的方法。
(3)师:再看鱼尾和鱼身之间,真实的鱼看起来很修长,而我们的古人把它画得更修长了,这就是——夸张变形(板书)
抓住事物的特征让圆的更圆,方的更方……这样的方法就叫夸张变形。 像这样抓住鱼的特征进行概括、夸张、变形等方法设计出来的鱼的纹样就叫鱼纹。
?3000多年前的鱼纹
师:又到了3000多年前,汉代的人们画的鱼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铜洗)师:这是汉代的双鱼纹铜洗,你猜汉代的人们用它来干什么?(预设:洗手洗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脸盆。)
师:有同学会问,这不是双鱼纹铜洗吗?双鱼纹在哪儿呢?(盆底)(出示鱼纹图)老师把它拉出来了看看汉代的人们画的鱼纹又有什么特点?(预设:外形也进行了概括、夸张、变形,鱼鳞装饰得丰富起来了)
师:对比新石器时期的鱼纹,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是呀,同样都是用线描的方法,但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新石器时期的人们以面为主,而汉代的人们则以线为主。
接下来还有一个,为什么是空的呢?那是把空间留给大家。
三、尝试设计一条鱼纹
师示范
师:欣赏了古代到现代的鱼纹,老师学到了不少的法宝,你学会了吗?
学生第一次尝试
出示作业要求:请你抓住鱼的基本特征,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方法,设计一条鱼纹样。(两分钟,比比谁设计得快又好)。
小评:请设计者来说说,你用了哪些方法设计的?(概括、夸张、变形)
四、多条鱼纹装饰
生摆拼尝试
师:我们同学设计的非常精彩,掌声给自己。你发现了吗?我们刚刚设计的单条鱼纹组合在一起把这个黑板装饰得很漂亮。你还能怎样装饰呢?老师这儿有几条小鱼,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可以有怎样的组合。(生摆:向心式、放射式、旋转式、综合式……)
师:老师觉得还可以让鱼纹更丰富,就可以在鱼纹旁边也添加上点线面,增加他们的丰富性。(板书:添加)
五、学生创作
师:老师有一家“年年有余”的小店,需要有鱼来装饰的扇子。大家看,这是老师设计的(出示两个扇子)。但是这两个扇子还远远不够,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老师一起来设计吗?
现在就请你运用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的手法,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六、拓展延伸
欣赏鱼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