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22.1能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22.1能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9 08: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22.1能源同步练习
学习时间: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能源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做功的物体叫做能源
B.具有动能或势能的物体叫做能源
C.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D.内燃机和发电机都是能源
2.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在制定之中,我国当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主要依赖的能源是(
)
A.核能
B.风能
C.煤和石油
D.潮汐能
3.人类最早的能源“技术革命”是(

A.钻木取火
B.火柴点火
C.蒸汽机的使用
D.煤炭的使用
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图所示的环保、轻便、舒适的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试分析电动车所消耗的能源属于(

A.风能
B.化石能源
C.一次能源
D.二次能源
4题图
5题图
5.如图所示,电能是最方便的能源。以下关于电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
B.电能通过电灯转化为光能供人们照明
C.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能的转化器
D.人类利用电能时可以直接利用,不必转化
6.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主要成分为甲烷。“可燃冰”属于(

A.化石能源
B.常规能源
C.清洁能源
D.可再生能源
7.(2018荆州中考)下列关于水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
B.利用水能发电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要尽可能多的修建水力发电站
C.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内能转化为电能
D.水能比电能更方便输送和转化
8.在下列有关能或能源的讨论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面临能量危机,总有一天能量会被消耗殆尽
B.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储量有限,人类面临能源危机
C.很多传统能源已走向枯竭,但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取之不尽的
9.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可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
10.2017年6月17日是第5个“全国低碳日”。在践行“节能低碳”的今天,应特别重视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二、填空题
11.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称为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

12.如图所示,太阳能电池板给人造地球卫星供电,以维持其正常工作﹔磁悬浮列车则依靠电磁力作用而飞驰。前者使用的是
能源,后者使用的是
能源。(均选填“一次”或“二次”)
12题图
13题图
13.(原创题)随着“石油危机”警钟的不断敲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能源。在我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可燃冰资源,这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外形与冰相似。如图所示,可燃冰在燃烧时,是将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能,它属于_______________能源。
14.下列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风能
B.地热能
C.电能
D.核能
E.太阳能
F.生物质能
G.
潮汐能
15.(菏泽中考)番茄水果电池也能让灯泡亮起来,如图所示。
(1)水果电池的能的转化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
(2)能源危机让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电动汽车的竞争演变成了“新型电池”的竞争,目前家用电动汽车使用的都是充电电池。受水果电池的启发,大胆设想:依据“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给电动汽车发明了一个“不用充电、自身发电”的“新型电池”。简要写出你的设想。
16.人类生活、生产和学习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1源的消耗备受全球关注。如图为人类能源消耗图,试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一条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或建议:

17.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煤、石油、风能和太阳能这几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有
,属于清洁能源的有

18.(2017·河池)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
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若一台风力发电机一天发电9.2×109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汽油放出的热量。(q汽油=4.6×107J/kg)。
九年级22.1能源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学习时间: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能源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做功的物体叫做能源
B.具有动能或势能的物体叫做能源
C.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D.内燃机和发电机都是能源
【答案】C
2.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在制定之中,我国当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主要依赖的能源是(
)
A.核能
B.风能
C.煤和石油
D.潮汐能
【答案】C
3.人类最早的能源“技术革命”是(

A.钻木取火
B.火柴点火
C.蒸汽机的使用
D.煤炭的使用
【答案】A
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图所示的环保、轻便、舒适的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试分析电动车所消耗的能源属于(

A.风能
B.化石能源
C.一次能源
D.二次能源
4题图
5题图
【答案】D
5.如图所示,电能是最方便的能源。以下关于电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
B.电能通过电灯转化为光能供人们照明
C.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能的转化器
D.人类利用电能时可以直接利用,不必转化
【答案】D
6.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主要成分为甲烷。“可燃冰”属于(

A.化石能源
B.常规能源
C.清洁能源
D.可再生能源
【答案】C
7.(2018荆州中考)下列关于水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
B.利用水能发电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要尽可能多的修建水力发电站
C.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内能转化为电能
D.水能比电能更方便输送和转化
【答案】A
8.在下列有关能或能源的讨论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面临能量危机,总有一天能量会被消耗殆尽
B.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储量有限,人类面临能源危机
C.很多传统能源已走向枯竭,但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取之不尽的
【答案】A
9.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可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
【答案】C
10.2017年6月17日是第5个“全国低碳日”。在践行“节能低碳”的今天,应特别重视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D
二、填空题
11.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称为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

【答案】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12.如图所示,太阳能电池板给人造地球卫星供电,以维持其正常工作﹔磁悬浮列车则依靠电磁力作用而飞驰。前者使用的是
能源,后者使用的是
能源。(均选填“一次”或“二次”)
12题图
13题图
【答案】一次
二次
13.(原创题)随着“石油危机”警钟的不断敲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能源。在我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可燃冰资源,这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外形与冰相似。如图所示,可燃冰在燃烧时,是将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能,它属于_______________能源。
【答案】化学

一次
14.下列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风能
B.地热能
C.电能
D.核能
E.太阳能
F.生物质能
G.
潮汐能
【答案】ABDEFG
C
15.(菏泽中考)番茄水果电池也能让灯泡亮起来,如图所示。
(1)水果电池的能的转化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
(2)能源危机让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电动汽车的竞争演变成了“新型电池”的竞争,目前家用电动汽车使用的都是充电电池。受水果电池的启发,大胆设想:依据“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给电动汽车发明了一个“不用充电、自身发电”的“新型电池”。简要写出你的设想。
【答案】(1)化学
(2)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均可。用两个质量都较大的金属板做电源的两个电极,在电极之间充满电解质,然后用电线连接两个电极,形成闭合回路。
16.人类生活、生产和学习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1源的消耗备受全球关注。如图为人类能源消耗图,试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一条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或建议:

【答案】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17.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煤、石油、风能和太阳能这几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有
,属于清洁能源的有

【答案】煤、石油
凤能、太阳能
18.(2017·河池)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
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若一台风力发电机一天发电9.2×109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汽油放出的热量。(q汽油=4.6×107J/kg)。
【答案】电
2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