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丰富和提高审美视觉的能力。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的独特美学理念,中国画利用形式与水墨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懂得笔墨是用来营造画境表达感情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从造型、笔墨、色彩、形制等外在形式语言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 
(2)了解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的美感。 
(3)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和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所表现的形式美感和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神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形神之美:绘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中国画表现物象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这种造型追求神韵,提倡“形神兼备”的传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笔墨之美: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画家凭借深厚的功力驾驭笔、墨、水等,使笔法不但能有中锋、侧锋、顿挫、提按等,还有畅、涩、疾、徐、顺、逆、拖等诸多变化,其墨法更能产生焦、浓、重、淡、清、枯、润等万千气象。“笔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色彩之美:中国画的用色追求“随类赋彩”使墨与色相应成趣。白描和水墨画净素别致,恬淡的浅绛清丽雅秀,工笔重彩富丽凝重,泼墨泼彩奇幻旖丽,勾填法装饰意味浓郁。 
形制之美:中国化的装裱形式众多,经装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气质非凡,彰显出中国画的形制之美。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味。 
互相研讨: 
1、试分析《春山积翠》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前课中《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笔墨之美。 
教师示范: 
教师师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注意作品所表达的形神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 
3、给自己的作品配上相应的诗句或题目。 
讲评作业: 
教师就学生所画作品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画所表现的形神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