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6.1 燃烧与灭火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6.1 燃烧与灭火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21: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点燃
点燃
镁 + 氧气 氧化镁
氧化反应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再现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一、什么是燃烧?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根据下图三个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燃烧条件: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二、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40oC) (240oC)
观察并思考:在下图实验装置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已标出)
(80oC)
O2
灭火的原理方法: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自
身的着 火点
破坏一个即可
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由此可见祖先造字的意图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刚才老师做的动作打一字谜?
情景1:饭菜做好后,要熄灭燃气灶
情景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情景3:实验完毕后,我们要熄灭蜡烛
遇到以下情景,我们一定能解决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小组讨论其灭火方法及原理:
1.熄灭燃烧的酒精灯。
2.柴草垛着火。
3.森林着火。
伐走未燃烧的树木,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用灯帽盖灭 隔绝氧气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乙炔(C2H2)在氧气(空气)中的燃烧
4CO2+2H2O
2C2H2+5O2====
点燃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区别。
反应现象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不充分燃烧,有大量黑烟冒出
充分燃烧,剧烈、没有黑烟
充分燃烧:燃烧剧烈、节约燃料
不充分燃烧:浪费燃料、污染环境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
(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
(4)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
(5)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
(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2)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3)增大氧气浓度
(4)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5)增大氧气浓度
请你想一想:
为什么使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一扇就灭了?
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的原因:
可燃性气体(固体粉末)在有限的空间里,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急速燃烧引起爆炸。
注意:爆炸既有化学变化,如:燃烧引起的爆炸也有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D.燃烧百利而无一害
2.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心
要诚实,烧火内心要空,燃烧才会更旺。从燃烧的条件
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加可燃物的放热量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
D.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
C
课堂达标: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
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3.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煤的着火点较高,先引燃纸与木柴,纸与木柴着火点
低,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火点。
课堂达标:
5.《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提供热量,
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移走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