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21: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夏季
冬季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1)认真观察上图中的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活动天地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1、一年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一年中,夏天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冬天含量最高,每年重复,因为夏天植物光合作用强,吸收二氧化碳多,冬天植物光合作用弱,气温低,化石燃料利用量增多。
2、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逐年增多。
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
(2)分析上图,讨论以下问题。
①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共有多少种?
②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共有多少种?
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相等吗?
④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主要以哪种途径被消耗?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CO2
O2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观点1.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
致全球变暖,引起“温室效应”,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海水上涨,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观点2.一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说明
CO2含量的增加与天气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观点3.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另一个
“冰期”即将到来,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对延缓“冰期”的到来具有积极作用。
(2)以上观点你支持哪一点?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多识一点
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低碳生活: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
编号
实 验 药 品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
碳酸钠和稀
盐酸
2
石灰石和稀
盐酸
3
石灰石和稀
硫酸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探究:
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反应太快,不利于收集。
产生许多气泡
速度适中
适 合
产生少量气泡
一会儿停止
不适宜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反应物:
稀盐酸
(液体)
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固体)
HCl
CaCO3
CaCO3 + 2HCl ==== CaCl2 + CO2↑+H2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3、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确定:
总体思路是:装置简单操作易行。
其具体思路是:
反应物状态:固体 + 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
——与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制氧气发生装置相同。
生成物状态: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该装置的特点是:长颈漏斗一定要插入液面以下。
验满方法
4、二氧化碳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满。
2020/10/17
检验方法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5、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
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生成的气体是CO2。
2020/10/17
CO2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
实验一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塑料瓶瘪了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结: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O2气体
无色液体
雪花状固体
干冰
加压
降温
降温
压缩
101kPa
-78.5 0C
升华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
(吸热)
状态改变
——物理变化
颜色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加压或冷却下变成液体
总结CO2的物理性质
无色
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
能溶于水
2、CO2的化学性质
CO2
CO2
实验二: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蜡烛为什么是自下而上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实验步骤: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和两滴石蕊试液。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和两滴石蕊试液,吹入二氧化碳。
3、再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吹入二氧化碳。
对比试验
1、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 色变成 色。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 。
2、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 色变成了 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说明 不稳定,易分解,澄清的石灰水变化说明了 分解后又生成了 。



碳酸


变浑浊
碳酸
碳酸
二氧化碳
你会了吗?
你会了吗?
一、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
呼吸。
2、能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3、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利用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课堂小结
二氧化碳的应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剂!
2.工业原料:制造纯碱(Na2CO3)、尿素、汽水。
3.固态的CO2(干冰)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4.植物的光合作用。做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1、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Ca(OH)2 + CO2 CaCO3↓+ H2O
当堂达标
2、如下图实验,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装有石蕊的烧杯中。
(1)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2)反应方程式: 。
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液体变红
CO2 +H2O=H2CO3
3、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和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并生成CaCl2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

(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气气体应选用
装置_____与____相连
(2)为什么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氨气?
A
D
氨气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