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化学方程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化学方程式(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14: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二:化学方程式
【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例1】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强化训练】
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正确的是( )
A.10 g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硫酸铜溶液混合,得到20 g溶液
B.1 g碳酸钙粉末与10 g水混合,形成11 g溶液
C.5 g硫和5 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为10 g
D.甲烷燃烧时,甲烷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总和
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专题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SO2
B.2KClO32KCl+3O2
C.Fe2O3+3CO2Fe+3CO2
D.HCl+NaNO3NaCl+HNO3
【强化训练】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2.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3)镁与稀硫酸反应 。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5)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
(6)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7)稀盐酸除去铁锈: 。
(8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
(9)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专题三: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3】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强化训练】
1.在化学反应A2+2B2AB中,A2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 g A2与12 g B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
?
A.24 g B.21 g C.18 g D.15 g
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将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100克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190.2克滤液。求: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克。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达标测练】
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 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少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军事上利用镁作燃烧弹: Mg+O2MgO2
B. 生活中利用氢气作燃料: H2+O2H2O
C. 古代利用湿铁炼铜法制铜:Fe+CuSO4═Cu↓+FeSO4
D. 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O2↑+CaO
3.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4P + 5O2↑2P2O5
B. 4Fe + 3O22Fe2O3
C. 2H2+O2H2O
D. Mg + 2HClMgCl2+ H2↑
5.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②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
⑤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7.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
A. 56t
B. 58.3t
C. 70t
D. 72.9t
8.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9.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1.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g石灰石样品与5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质量为x.
答: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72.2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13.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t贝
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二: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
【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例1】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0+0.5-23-24-3=0.5,故A正确;由甲质量减少27 g,丙质量增加24 g,丁质量增加3 g,乙质量不变可知,甲分解生成丙和丁,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则甲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D错误;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 g∶3 g=8∶1,故C正确。
【强化训练】
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正确的是( )
A.10 g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硫酸铜溶液混合,得到20 g溶液
B.1 g碳酸钙粉末与10 g水混合,形成11 g溶液
C.5 g硫和5 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为10 g
D.甲烷燃烧时,甲烷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总和
【答案】C【解析】 10 g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的质量一定小于20 g,故 A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1 g碳酸钙粉末与10 g水混合,不能形成11 g溶液,故B错误;由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SO2可知,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5 g硫和5 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物质量为10 g,故C正确;甲烷燃烧时,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与氧气减少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总和,故D错误。
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B
【专题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SO2
B.2KClO32KCl+3O2
C.Fe2O3+3CO2Fe+3CO2
D.HCl+NaNO3NaCl+HNO3
【答案】A【解析】 B项生成物中没有标气体符号;C项没有注明反应条件;D项盐酸和硝酸钠不反应。
【强化训练】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答案】A 【解析】化学方程式无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A。
2.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3)镁与稀硫酸反应 。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5)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
(6)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7)稀盐酸除去铁锈: 。
(8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
(9)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1)C+O2CO2
(2)NaOH+HClNaCl+H2O
(3)Mg+H2SO4MgSO4+H2↑
(4)4P+5O22P2O5
(5)Fe+CuSO4FeSO4+Cu
(6)CO2+Ca(OH)2CaCO3↓+H2O
(7)Fe2O3+6HCl2FeCl3+3H2O
(8)CuSO4+BaCl2BaSO4↓+CuCl2
(9)HCl+NaOHNaCl+H2O
【解析】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H2O。
(3)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Mg+H2SO4MgSO4+H2↑。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5)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6)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7)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8)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BaCl2BaSO4↓+CuCl2;
(9)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专题三: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3】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14+1×4+35.5×100%≈26.2%。
(2)生产8.4t碳酸氢钠,设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8.5????????????????????????????84
x????????????????????????????????8.4t
58.584=x8.4t
x=5.85t
故答案为:
(1)26.2%;
(2)5.85t。
【强化训练】
1.在化学反应A2+2B2AB中,A2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 g A2与12 g B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
?
A.24 g B.21 g C.18 g D.15 g
【答案】B【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A2、B反应的质量比为4∶3,则12 g A2与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B的质量为21 g,故选B。
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将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100克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190.2克滤液。求: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克。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9.8 (2)8%
【达标测练】
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 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少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镁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氧化镁,质量会变大。煤燃烧生成煤灰以及其他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质量减少,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不正确。故选D。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军事上利用镁作燃烧弹: Mg+O2MgO2
B. 生活中利用氢气作燃料: H2+O2H2O
C. 古代利用湿铁炼铜法制铜:Fe+CuSO4═Cu↓+FeSO4
D. 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O2↑+CaO
【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照事实,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书写时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查。A.生成氧化镁化学式没有遵照事实,应为MgO; B.没有配平;C.反应物铁为固体,生成物铜不用标沉淀号。
3.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B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4P + 5O2↑2P2O5
B. 4Fe + 3O22Fe2O3
C. 2H2+O2H2O
D. Mg + 2HClMgCl2+ H2↑
【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书写时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查。A中气体符号不能标在反应物中,错误;B铁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错误;C没有配平,错误。故选D。
5.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②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
⑤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R的化学式为C2H6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可知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根据化学方程式:C2H6O+3O22 CO2+ 3 H2O,物质R:CO2:H2O的质量比=46:88:54,故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
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答案】C
【解析】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B正确;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正确;
7.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
A. 56t
B. 58.3t
C. 70t
D. 72.9t
【答案】B
【解析】含杂质的物质反应计算。求出已知和未知纯物质的质量。根据题目,确定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00t×80%=80t,未知量为铁。根据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进行计算。求出铁为纯铁,本题求生铁的质量。
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生铁的质量为
答:生成铁的质量是。
8.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答案】10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D的质量为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利用计算可求出若制取8gD,需要A的质量为10g。
9.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3Se+6NaOH2Na2Se+Na2SeO3+3H2O
【解析】分析题干,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 O2CO2
【解析】根据实验,此次反应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11.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
12.7g石灰石样品与5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质量为x.
答: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72.2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已知量代入52.7g稀盐酸错了,应代入2.2g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为5g。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已知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而题中52.7g稀盐酸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3.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t贝
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答案】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x
答: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2.8t
【解析】根据描述,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贝壳中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已知量为二氧化碳,未知量为氧化钙,求解。
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x
答: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2.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