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14: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八:走进化学世界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
【例1】下列各句描述的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均填序号)。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④矿石粉碎;⑤加热铜绿产生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⑥铁能生锈;⑦水是无色液体;⑧酒精挥发;⑨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是100 ℃;⑩汽油易挥发。
【强化训练】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著名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专题二:物质的性质】
【例2】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强化训练】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饮具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C.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2.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⑩在 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强化训练】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是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请回答:
(1)A是 ;C是 ;E是 。
(2)可以加热,但又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以上两空均填编号)。写一种使用A时应注意的问题: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9 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该学生实际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mL。
A.9  B.大于9  C.小于9  D.无法判断
【专题四:化学与实验探究】
【例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大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炭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强化训练】
1.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2.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实验验证   B.提出假设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达标测练】
1.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能导电 D.盛有水和食盐的试管振荡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在化学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
A.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焚烧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
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固体 B.塞紧橡胶塞 C.闻气体气味 D.振荡试管
5.森林课题是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动手实践的课堂。下列森林课堂的学生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欣赏樱花 B.栽培花苗 C.采集昆虫标本 D.碳烤午餐
6.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7.观察酒精灯燃烧时,王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均填序号)。
(2)仪器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仪器⑧最常见的用途是________。
(3)蒸发时除了用到③和⑧号仪器外,还要用到带有铁圈的铁架台和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__(填“能”或“否”)。
9.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0.对比、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或结论
实验一 步骤一: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内观察 现象:晶体为蓝色
步骤二:用研杵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现象:_________
步骤三: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硫酸铜晶体,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现象:研碎后的硫酸铜晶体溶解的更快
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步骤四: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2支试管中均有蓝色不溶物生成
分析:该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实验二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现象:试管内石灰石表面有_________,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
分析:上述现象说明石灰石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结论】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020八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八: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
【例1】下列各句描述的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均填序号)。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④矿石粉碎;⑤加热铜绿产生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⑥铁能生锈;⑦水是无色液体;⑧酒精挥发;⑨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是100 ℃;⑩汽油易挥发。
【答案】④⑧ ③⑤ ①⑦⑨⑩ ②⑥
【强化训练】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D
2.下列著名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D
【专题二:物质的性质】
【例2】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答案】D
【强化训练】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饮具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C.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答案】B
2.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⑩在 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①⑦⑩;③⑤⑨;④;②⑥⑧
【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答案】A
【强化训练】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2.如图所示是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请回答:
(1)A是 ;C是 ;E是 。
(2)可以加热,但又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以上两空均填编号)。写一种使用A时应注意的问题: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9 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该学生实际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mL。
A.9  B.大于9  C.小于9  D.无法判断
【答案】(1) 量筒 蒸发皿 水槽 (2) B D 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B
【专题四:化学与实验探究】
【例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大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炭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答案】(1)小 (2) a 外焰
【强化训练】
1.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B
2.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实验验证   B.提出假设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答案】B
【达标测练】
1.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2.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能导电 D.盛有水和食盐的试管振荡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B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在化学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
A.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焚烧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
【答案】D
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固体 B.塞紧橡胶塞 C.闻气体气味 D.振荡试管
【答案】C
5.森林课题是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动手实践的课堂。下列森林课堂的学生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欣赏樱花 B.栽培花苗 C.采集昆虫标本 D.碳烤午餐
【答案】D
6.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答案】C
7.观察酒精灯燃烧时,王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8.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均填序号)。
(2)仪器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仪器⑧最常见的用途是________。
(3)蒸发时除了用到③和⑧号仪器外,还要用到带有铁圈的铁架台和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1)⑥ ④ (2)酒精灯 烧杯 搅拌 (3)蒸发皿 (4)否
9.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答案】(1)向着手心 倒放 (2)C (3)1/3 预热 (4)洗涤
10.对比、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或结论
实验一 步骤一: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内观察 现象:晶体为蓝色
步骤二:用研杵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现象:_________
步骤三: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硫酸铜晶体,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现象:研碎后的硫酸铜晶体溶解的更快
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步骤四: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2支试管中均有蓝色不溶物生成
分析:该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实验二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现象:试管内石灰石表面有_________,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
分析:上述现象说明石灰石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结论】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答案】硫酸铜晶体被研成粉状 粉状的硫酸铜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或研碎硫酸铜晶体是物理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气泡产生 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