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14: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4.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5.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6.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9.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
10.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①有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②有发光,放热 ③有新物质生成 ④有气体放出 ⑤有能量的变化
A. ③ B. 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3.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 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 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4.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A. 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 牛奶变酸
C. 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 铁钉生锈
5.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烂 B. 酒精挥发 C. 火柴燃烧 D. 铁器生锈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煤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焦炭等物质 B. 酒精挥发
C. 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 D. 自行车轮胎爆炸
7.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 B. 用粮食发酵酿酒
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
8.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燃料燃烧 C. 橙汁榨汁 D. 品红扩散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食物腐败
C. 活性炭吸附色素 D. 矿石粉碎
11. 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酒精挥发 C. 木条燃烧 D. 水结成冰
1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________; 汽油能燃烧属于________; 汽油易挥发属于________;汽油挥发属于________;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属于________水结成冰属于________.
1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
14.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写到下列横线上: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________
(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 ________
(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 ________
(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 ________
(5)加热时产生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________
(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未的气体________
(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________
(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15.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用序号填写).
16.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
A.气味 B.味道 C.颜色 D.状态
(1)冰和水________;
(2)铁和铜________;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17.如图是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味、无毒的一种气体
(1)请你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请你猜测它是一瓶什么气体?并进行验证(要求写出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
18.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用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⑨0℃水变成冰
(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3)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________.
19.物理变化没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折断铁丝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铁丝生锈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考点三:化学与实验探究
1.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2.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
A. 猜想 B. 查阅资料 C. 实验 D. 交流
4.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5.小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来说,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6.某物质有硬的外观,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铁。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7.根据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的现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的现象,可以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
考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答案】B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答案】B
4.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答案】C
5.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答案】B
6.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答案】C。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
8.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答案】B
9.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
【答案】C
【解析】
因为乙醇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
A、属于腐蚀品标志,一般用于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等张贴;
B、有毒气体如氯气、一氧化碳等张贴;
C、属于易燃标志,常张贴于易燃气体液体或者固体易燃物品;
D、爆炸品是指容易发生爆炸的,如烟花爆竹等。
10.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滴管 (2). 试管刷 (3). 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1/3处 (4). 滴管 (5). 量筒 (6). 滴管 (7). 量筒
【解析】
(1)洗涤试管用试管刷来刷洗;
(2)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如果从试管口向下套会使试管夹上的杂质掉入试管内,污染药品,距管口处,试管不容易脱落;
(3)医用注射器是用来吸取液体的,可以代替取用液体的仪器:胶头滴管、量筒等;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要有刻度的仪器:量筒,在接近刻度时还要改为胶头滴管。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①有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②有发光,放热 ③有新物质生成 ④有气体放出 ⑤有能量的变化
A. ③ B. 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有③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A、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例如折断木条,故A错误;B、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B正确;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铁矿石的粉碎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3.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 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 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答案】B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4.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A. 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 牛奶变酸
C. 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 铁钉生锈
【答案】C
【解析】
A、壶烧水后出现水垢,是因为加热后水中溶解的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一些新的难溶性固体物质即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牛奶变酸是由于牛奶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酸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是由于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水蒸气和水雾是水这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这一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5.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烂 B. 酒精挥发 C. 火柴燃烧 D. 铁器生锈
【答案】B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食物腐烂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酒精挥发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火柴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铁器生锈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煤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焦炭等物质 B. 酒精挥发
C. 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 D. 自行车轮胎爆炸
【答案】A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煤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焦炭等物质,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自行车车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增大,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7.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 B. 用粮食发酵酿酒
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
【答案】A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用粮食发酵酿酒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A
8.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
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量体裁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燃料燃烧 C. 橙汁榨汁 D. 品红扩散
【答案】B
【解析】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橙汁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品红扩散过程中只是微粒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食物腐败
C. 活性炭吸附色素 D. 矿石粉碎
【答案】B
【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活性炭吸附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B
11. 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酒精挥发 C. 木条燃烧 D. 水结成冰
【答案】C
【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选项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C。
1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________; 汽油能燃烧属于________; 汽油易挥发属于________;汽油挥发属于________;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属于________水结成冰属于________.
【答案】 (1). 化学变化 (2). 化学性质 (3). 物理性质 (4). 物理变化 (5). 物理性质 (6). 物理变化
【解析】
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汽油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
【答案】 (1).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 汽化 (3). 可燃性 (4). 燃烧
【解析】
物理性质常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等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汽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14.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写到下列横线上: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________
(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 ________
(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 ________
(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 ________
(5)加热时产生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________
(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未的气体________
(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________
(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D (4). A (5). C (6). A (7). B (8). B
【解析】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属于物理性质;(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属于化学变化;(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属于物理性质;(5)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属于物理变化;(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未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
15.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用序号填写).
【答案】 (1). ②⑤ (2). ④ (3). ③ (4). ①
【解析】
由题意可知: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描述物理变化的是④铁矿石被粉碎;描述化学变化的是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
16.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
A.气味 B.味道 C.颜色 D.状态
(1)冰和水________;
(2)铁和铜________;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答案】 (1). D (2). C (3). B (4). A
【解析】
(1)冰是固体,水是液体,可以根据状态进行区分;(2)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红色的,可以根据颜色区分;(3)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可以根据味道区分;(4)酒精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根据气味区分。
17.如图是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味、无毒的一种气体
(1)请你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请你猜测它是一瓶什么气体?并进行验证(要求写出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
【答案】 (1). 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的气体 (2).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解析】
(1)该气体瓶口向上放置,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该气体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2)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18.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用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⑨0℃水变成冰
(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3)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①⑧ (2). ②③④ (3). ⑨ (4). ⑤⑥ (5). ⑦
【解析】
(1)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木炭用于取暖;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2)⑨0℃水变成冰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3)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酒精的用途。
19.物理变化没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有________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折断铁丝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铁丝生锈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答案】 (1). 没有其他物质 (2). 其他物质生成 (3). 生成了其他物质 (4). 物理 (5).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6). 化学 (7). 生成了其他物质 (8). 发热 (9). 生成沉淀 (10). 放出气体 (11). 颜色改变 (12). 吸热 (13). 放热 (14). 发光等
【解析】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 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折断铁丝是物理变化,这是因为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铁丝生锈是化学变化,这是因为生成了其他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等现象,同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常常表现为"
吸热、放热、发光等。
考点三:化学与实验探究
1.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答案】D
【解析】
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2.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A、可能是浓盐酸是猜想假设,故A错误;B、本题没涉及收集证据,故B错误;C、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瓶塞观察可以验证,所以此步是设计实验,故C正确;D、本题还没有验证结果,故D错误;故选C.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
A. 猜想 B. 查阅资料 C. 实验 D. 交流
【答案】C
【解析】
根据叙述可知“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是设计实验操作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故选:C。
4.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答案】B
【解析】
A、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做实验,故选项错误;
B、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建立假设.故选项正确;
C、没有做实验,就无法观察现象,故选项错误;
D、没有做实验,也不能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
5.小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来说,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B正确;故选B。
6.某物质有硬的外观,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铁。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答案】A
【解析】
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假设是对物质的成分等提出可能,之后是针对这些可能进行实验验证的阶段,细分为提出实验方案(就是设计阶段)、实验操作阶段两部分。故选A。
7.根据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的现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的现象,可以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
【答案】 (1). 浑浊 (2). 复燃 (3). 熄灭
【解析】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
【答案】 (1). ④①②⑥⑤③ (2). 浮于水面,难溶于水 (3). a (4). 最高 (5). 水珠 (6). 变浑浊 (7). 蜡烛重新被点燃 (8). 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
根据实验的顺序可以知道:先将石蜡用小刀切一块,探究其密度,然后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碳化强弱,探究温度的高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白烟;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所以a处先碳化,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产生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