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P27-30页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入手,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画角、比较、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体上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只是初步的立体的感知,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而这节课认识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数学意义上的角,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 20xx年数学课标的目标要求: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所以整堂课设计以学生为主,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渗透分类和比较的数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认识新事物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及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剪刀。学生每人自制一个活动角;每人一张圆形纸和印有大小不一的2个角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老师刚学了一个魔术,给大家变一变。出示活动角,两条边重叠,这是什么?一张纸条。变——将边拉开形成角,变成了什么?——角。(学生都喜欢看魔术,这样引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儿来了同时对活动角充满好奇。)???? 师: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谁能说一说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角?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2、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哪里?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在哪上面有角?
师: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角。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生:什么是角?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角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一)认识角
1、独立思考,探索尝试
找角。角在哪里?什么是角?角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借助周围物体和三角板找一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让学生感到角就在身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满足他们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
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三角板上有角,谁来指一指?
生指点
师犹豫,在黑板上画点,说:难道角是一个点吗?其实,这个点只是角的一个部分,谁能完整的指出一个角呢?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重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学习)教师拿起三角尺,示范正确的角,也就是这样的。同桌互相指一个完整的角。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容易把尖尖的顶点认为是角,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帮学生找到正确的角。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小组交流,争论,操作,使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感知。
3、汇报展示,质疑评价
指生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以及质疑、创新、参与的科学精神。
4、教师小结,提炼升华。
同学们在物体上找到了这么多角,那角描下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等)中抽出来的过程。】这就是一个角。
教师:这是描下来的角,也就是数学上的角,你能说一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教师总结: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表明: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课件标明:边】
老师借助实物描画一个角,指学生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给学生正确的示范描画角,为下面铺垫。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由具体到抽象,是认识上的飞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让学生说一说,培养学生思考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讲练结合:
1、出示自主练习1题,完成练习。这是基础巩固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及时巩固夯实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真正建立起角的表象。
5、画角
我们认识了角,用尺子怎样画角呢?指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板书,示范画角。
先画一个顶点,再以这个顶点为起点,画两条直直的线。标上角符号,再写上顶点和边。这样就画好了一个角。
同学们学会了吧?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己用三角板画一个角,并标明顶点和边。比一比谁画得最好。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钝角。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点评】
设计意图:规范角的画法,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好习惯,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讲练结合2、判断。这些图形里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学生在判断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为引出认识直角过渡。
(二)、认识直角
教师:剩下的这些都是角。
现在大家观察这几个角,哪些形状一样呢?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从而引出直角。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些角直直的,就像有的同学坐得那么端正一样。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在三角板上找一找,指一指。
我们的三角板中就有直角,这个长的三角板有一个直角,短的也有一个直角。
师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示范直角。
教师:画完后怎样知道画的是不是直角呢?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使用三角板中的这个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直角判断黑板上锐角和钝角。
设计意图: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为后面的角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通过观察、回忆、想象,加深对直角的感知)
(三)、角的大小比较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还认识了直角,现在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活动角,迅速摆出一个角,并给同桌说说各部分的名称,看哪一对同桌说的又快又好。展示学生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各找3个锐角,3个直角,3个钝角到讲台前展示。你能分分类吗?分为三类。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为什么?再找两个角度相差不大的角,怎样比较?为下面角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
教师课件出示锐角、直角、钝角三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引导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怎么知道的?生:用眼睛直接观察。张开口大,角就大。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差别不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怎样知道?
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一起验证。
汇报交流:1、用眼睛直接观察。
2、借助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3、利用活动角比较。
……
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及时鼓励,肯定。优化总结正确的方法:有时两个角大小相差很小时,可以把两个角放在一起比较,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落在什么位置。课件直观演示比较过程。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获得的基本数学学习方法,积累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活动技能。教师及时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想一想,你怎样使角变大、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同桌合作,探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把角的两条边分别拉开、合拢,看看这个角有什么变化。
(2)尝试延长角的两条边,看看这个角变化了没有。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生1:把角的两条边延长,只是角的边变长了,角的大小没变。
生2:把角的两条边拉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
教师演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固定角,使两个角重合,表示两个角一样大。教师用剪刀将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剪短,角有什么变化?再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较,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
师:你们说得真好!角像嘴巴一样,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自主练习4题,对直角认识的巩固。一个图包含多个直角,教师可让多个学生补充完整,并通过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有序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动手操作题,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一个直角呢?教师在总结,然后让学生画。
3、自主练习6题巩固提高题,可以和8结合起来思考处理。
4、完成自主练习7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练习巩固。
5、自主练习3题,用圆纸片折一个角。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为信息窗二做角做铺垫。让学生指一指,抓住错例及时纠正不是角的部分。
6、剪一剪,一个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推展思维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哪个同学表现好?教师及时鼓励,树立学习的信心。
欣赏生活中的角,只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六、课外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并画下来。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素材的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和探索。组织教学中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抽象也重视直观。既重视间接经验的讲解也重视自主探索的直接经验的积累。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体会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技能。
4、合理运用多媒体,与课程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服务。
5、评价采用多元方式,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