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平均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平均分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07: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物体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孩子在分一分的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能掌握按照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教学例1。
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故事书,它的名字叫《猴王分桃》,这个故事可好玩了!大家想读吗?
关于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好,那我们赶紧来读一读,谁来读第一页?
学生读:猴王孙悟空取经归来,回到阔别已久的花果山,心情特别激动,大声吼道:“孩儿们,俺老孙回来啦!赶紧来拿礼物啊!”
师:你就是猴王,读得真好!两只小猴迫不及待地跑过来,猴王随手拿来几个桃(6个),它想: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它吗?(出示: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操作: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把它们分成两堆,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操作,请学生在黑板的下面横着一排摆好)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两堆都是3个;
一堆1个,另一堆5个;
一堆2个,另一堆4个。
你们真厉害,是的,这3种分法都可以。
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这3中分法最后的结果,这种分法是一堆3个,另一堆也3个;这种分法是一堆1个,一堆5个;这种分法是一堆2个,一堆4个。你能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揭题: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加深认识。
我们继续往下看。
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它说:咦,平均分真好玩,我也要来平均分。
引导:小朋友,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按交流摆出平均分的不同结果:每份1个、每份2个)
追问:他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猴又搬来了萝卜和草莓,也想学着猴王平均分,你觉得它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把故事书翻到第2页,是平均分的,就在下面打个勾。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小朋友们真厉害,跟猴王一样,各个都是火眼金睛。
追问:萝卜可以怎样改一改,让它变成平均分呢?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教学例2.。
谈话:猴王看围过来小猴越来越多,“嗖”地一声,又变出了2个桃,现在有几个桃?他想给每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你想怎样在图中分呢?(每两个桃圈一圈,这是个好办法。)
要求:请小朋友在第3页的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只小猴,在( )里填一填,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提问: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他是每几个一份呢?
(每2个圈一份,圈成4份)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明确是按每2个一份地分,分成了4份。
教学“试一试”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第4页。
学生读:小猴们分到了桃子,开心地吃完了。这时,猴王说:“孩儿们,俺老孙还有礼物呢!”说着,拔出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出了12根金箍棒。
猴王说:12根金箍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个、每4个一份地分呢?
你会分吗?数出12根小棒,自己动手分一分,看看分成了几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a.12根金箍棒,每2根一份,可以怎么分的?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分成了几份?
带着学生读: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b.每3根一份呢?谁来说?
填空: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了4份。
c.每4根一份呢?谁来说?
填空: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分成了3份。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第一次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分成了——(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分成了——(3份)。
相同点:这3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1、都是平均分。2、都是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
不同点(注意语气):一共12根小棒,这是每2根一份地分,可以分成6份呢;这是每3根一份地分,只能分成4份;这是每4根一份地分,只能分成3份。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交流后明确:每份分得越多,分的分数越少。
小结:(指黑板上气球、板书)刚才我们学习了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平均分都是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把故事书翻到下一页,看看谁也来了?原来是贪吃的猪八戒,它抱来了一大堆好吃的。看,都有什么?
我们先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块饼干?(10块)猜猜圈出来的2个饼干是什么意思?(每2块一份)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几份呢?你会照样子圈一圈,填一填吗?
还有糖果和巧克力也要分呢,你会吗?在故事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a. 我们先来看饼干,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哦,就是把10块饼干分成了5个2块。
b. 糖果呢?谁来说?
哦,就是把9块糖果分成了3个3块。
c. 巧克力呢?
哦,就是把15块巧克力分成了3个5块。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分成了几份。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都很不错,猴王派小猴送来了一大束的气球,要奖励给大家。一共有几个?15个气球,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
提问:请看图,每人分3个,图中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操作:想出办法了吗?下面请你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交流方法。(学生展示)
说明:15个气球,每人分3个,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如果不摆学具、不画图,你能想出这15个气球,每人分得3个可以分给几人吗?
小结:每人分3个,就是每3个一份,就是看15里面有几个这样的3.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猴王分桃的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里,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平均分?我们是怎样来研究平均分的?
小结:我们通过摆圆片,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均分的例子,比如说:妈妈买来10个苹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5人,你也能像这样举个例子吗?(表扬:你说得真完整)
小结:大家说得真不错,请大家回去把猴王分桃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