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的制作和修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单元电子表格——Excel的最后一部分,以数据处理见长的Excel在这一小节中显示出其完全不同的韵味,数据与图形完美的结合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句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恐怕是教材编撰者要体现的一个最终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授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他们已经系统的学习了Excel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基本操作也已基本掌握,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是要了解为什么使用图表,怎样创建图表、修饰图表,以及如何利用图表进行问题的分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图表的建立方法,,理解在excel中图表显示分析结果的优势;了解几种常见的图表类型。能够自主学习图表基本的建立、编辑。
②过程和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良好沟通习惯,和大胆实践创新的勇气。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根据问题的重点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教学难点:数据源的选择;图表类型的选择。
【教法分析】
对比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分层练习法。
【学法分析】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激趣引入:观看有关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几组数据表格和图片,图片中出现了哪些图表,体会图表的作用和优点。
2、将表格数据和对应的图表进行比较,请学生思考相对于数据表格,使用图表汇总数据有什么优势?
3、介绍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图表类型及其请学生总结三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4、练习图表类型使用场合:以“某班学生成绩”为例,来试一试以下这三种调查统计用什么类型的图表最合适?
教师小结:同学们请注意,做什么类型的图表,要根据分析问题的重点来定。 学生观看,研究、思考
回答:图表更直观,形象等。
学生观看三种类型图表,总结三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通过观看有关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图表的作用和它的优点。
柱形图、饼图、折线图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图表类型,给出三个实例,为后述图表类型选择难点的突破留下伏笔。
二、 任务驱动探求新知 一、任务一
1、按照要求为“月降水量数据表”添加图表。学生带着三个问题(需要选取哪些数据?哪种类型的图表更合适?怎样制作图表)自行完成任务一,教师巡视指导。
做的快的同学可试着对图表进行修饰。
2、学生操作演示。
师生评价
3、板书:“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
4、师生纠错:将一些错误展示出来,尽量让学生分析,修改出错的地方。简单的如有的学生做的是空表,可引出数据源的选择,系列产生在X轴或Y轴等问题。
二、布置任务二
1、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对图表(图表对象、图表区、绘图区设置)进行简单的修饰,可以从字体、边框、填充效果等方面进行编辑设置。学生自行完成任务二,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讲解演示。
三、布置任务三
1、教师展示完成效果图,要求学生对完成的图表进行分析。
2、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步骤
学生思考,没有标题、X轴、Y轴等等、图表生成在新表里等;
学生纠错
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完成对图表的修饰工作。
学生讲解演示
学生讨论完成。 图表向导的讲解步骤多,每一步又有很多的明细项,所以如果全部由老师讲往往要在这儿花很多时间;其次由于四步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可能边讲边练;最后在老师讲的时候学生又不乐意听,想自己试,所以这部分教学由老师单方面的传授转为由学生自己尝试——对比不同,发现错误——分析原因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更乐意接受。
对于图表的修饰和对于表格的修饰类似,所以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主完成。
三、 小组合作展示作品 1、小组确定调查主题,统计数据,利用表格填充数据,制作并美化图表
2、教师巡视帮助。
3、请小组代表展示图表,对图表进行适当的分析。
4、小组互评作品
5、教师点评 学生分组
小组之间进行调查统计,填充数据,制作图表
展示图表,分析图表
经验共享,同时从给出的数字中体会自己还做得不够的地方。 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并交流各组的作品,并对所做图表进行适当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
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1、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
3、教师小结:我们学习将表格数据图形化,有利于数据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还需要我们善于从多角度来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希望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种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或研究中。 学生谈感想,谈收获。
帮助学生梳理这节课的内容,使知识系统结构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以学定教,在做中学,学中做,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的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执教者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原则。
本节课任务的设计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着手,而且是层层深入,学生学会了在实践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信息的采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并能帮助我们,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精彩。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自己是用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解决着生活的实际问题,能体会到现代化工具的优势。
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我采取的方法是三次反复,第一次是在开始引入讲述知识点的黄金时间内第二次出现分析图表和图表类型的选择;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最后在学生小结时点睛,注意学生自己的体会,通过多个例子从不同的侧面触及重难点,最后达到让学生清清楚楚的效果。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任务驱动为引擎,以老师指导为帮助,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现了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原则。
这节课上,如果我的讲解能够更细致一些,语言更精准一些,课堂的效果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