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项复习: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0 09:5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
A.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B.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C.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D.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2.
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②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③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④“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
比喻 排比 比喻 引用?????????????B.
比拟 反复 夸张 比喻?????????????
?C.
对比 排比 比喻 拟人?????????????D.
比喻 反复 夸张 引用?????????????
3.
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记叙)?
?B.
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描写)???????
?C.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抒情)?????????????
?D.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说明)?????????????
4.
下列句子有关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轻柔和悦的特点。)?????????????
?B.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反问,引出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作者开始着手叙述北国春风在乡下的好处,引出下文作者感情的变化。)?????????????
?C.
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运用反复、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对北国春风的厌恶。)?????????????
?D.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窑名酒,是色香味倶全的。(引用诗句,对江南春风的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
5.
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
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C.
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呼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爱。?????????????
?D.
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们出行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6.
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B.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C.
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
?B.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C.
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D.
恰巧那一天全都安安静静,像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8.
下列语句中不属于直接描写春风的一项是(  )
A.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B.
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C.
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D.
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9.
春节前,王明同学为家里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细雨园林梅结子”,请帮他选出一个合适的下联(  )
A.
春风桃李杏一家?????????????B.
豆青麦绿菜花黄?????????????
?C.
春风篱落竹生孙?????????????D.
秋月扬辉桂千枝?????????????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B.
我们从车窗里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C.
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D.
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
11.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像巨人的呻吟,像大地的呼吸……(比喻、排比)?????????????
?B.
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不足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整头大蒜那么大。(比喻)??
?C.
大浪应战一般咆哮起来,掀起一人多高,挟着拳头大的卵石飞扑过来。(拟人)?????????????
?D.
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挡住枪子?(反问)?????????????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A.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C.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13.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B.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一样!?????????????
?D.
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的不停地旋转着,同时把自己的脖子高高地向他们伸着……?????????????
1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B.
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懊悔!?
?C.
他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D.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5.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一般,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C.
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D.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二、填空题
16.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
(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
(3)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
(4)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
17.
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
(3)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4)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
18.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2)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
(3)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
(4)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
19.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20.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我在上面待了很长的时间,好像在天空中凌云的仙女一样。  (  )
(2)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  )
21.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
(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
22.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2)孔子云:何陋之有?(  )(  )
(3)莲,花之君子者也。(  )
23.
说说下列句子各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1)我们记得格里高利·杰维斯,在那次致命的飞行中,他随身带着他的母校布法洛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面旗子。?(  )
(2)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
(3)啊,让(罗纳德的爱称),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萨克管,我们将要建成你梦想的空间站。?(  )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
24.
说一说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
(2)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
(3)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  )
25.
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                                           
三、判断题
26.
选出下列是对偶的句子,在括号内打“√”。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4)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27.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它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这是一个比喻句。?(  )
(2)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
(3)因为养猫总是不成功,所以“我”决定“永不养猫”了。?(  )
(4)作者将三次养猫的故事都写得很详细,让读者久久回味。?(  )
四、语言表达
28.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 上面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朱自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林斤澜也有很妙的比喻——“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你认为春风还像什么?请以“春风”为本体,再写出两个精妙的比喻句。
如果把文中“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
31.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32.
“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试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特点。
33.
下面两段话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用平实的语言代替它们。
(1)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2)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
参考答案
1.
【答案】B【解析】B句为人物的感觉,句中也没有本体、喻体及相似点。
2.
【答案】A【解析】①“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②三个“足以”构成排比;③将“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比作“光辉灿烂的明星”;④引用《大学》里的话。
3.
【答案】C【解析】这一句是表达作者的观点的,是议论。
4.
【答案】B【解析】本句是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设问的答案包含在答句中,反问的答案包含在问句中。
5.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A项运用的是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爱护草坪的必要性。
6.
【答案】B【解析】例句用了对偶,B项不是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修辞格叫对偶。
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判断。A项反问。B项将“语言”比喻为“钥匙”。C项将“字模”比喻为“国旗”。
8.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侧面描写的认识。侧面描写就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C项中“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从侧面突出了春风大、沙尘多的特点。
9.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选项中只有“竹生孙”与上联中“梅结子”对应工整。
10.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A.拟人。B.拟人。C.比喻、拟人、排比。
11.
【答案】A【解析】此句不是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在一起。
12.
【答案】D【解析】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D项中“他们”和“我”都是人,不是比喻句。
13.
【答案】C【解析】此句为一种感觉,句子中的“夹竹桃”与“爸爸”之间没有相似点。
14.
【答案】B【解析】A项用了拟人,C项用了比喻,D项用了对比,所以选B。
【答案】C【解析】此句是人的感觉,没有相似点。
16.
(1)
【答案】夸张
(2)
【答案】拟人
(3)
【答案】排比
(4)
【答案】比喻
?
17.
(1)
【答案】动作描写
(2)
【答案】环境描写
(3)
【答案】肖像描写
(4)
【答案】心理描写
?
18.
(1)
【答案】比喻
(2)
【答案】排比
(3)
【答案】比喻
(4)
【答案】反问
?
19.
(1)
【答案】比喻
(2)
【答案】排比
(3)
【答案】比喻、夸张
?
20.
(1)
【答案】比喻
(2)
【答案】拟人、比喻
?
21.
(1)
【答案】比喻、夸张
(2)
【答案】比喻
?
22.
(1)
【答案】对偶
(2)
【答案】引用 反问
(3)
【答案】比喻
?
23.
(1)
【答案】记叙
(2)
【答案】议论
(3)
【答案】抒情
(4)
【答案】描写
?
24.
(1)
【答案】动作描写
(2)
【答案】语言描写
(3)
【答案】心理描写
25.
【答案】上段文字用了四处比喻的修辞。它们是“脂粉”喻美化、伪装;“筋骨和脊梁”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状元宰相”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这些隐晦语和嘲讽语的运用,正是为了当时战斗的需要,字里行间,充分表明鲁迅先生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
26.
(1)
【答案】√
(2)
(3)
【答案】√
(4)
【答案】√
?
27.
(1)
【答案】×
(2)
【答案】√
(3)
【答案】×
(4)
【答案】×
?
28.
【答案】(1)比喻 (2)中国共产党善于发动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江淮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
29.
【答案】(示例)春风像神奇的画笔游走大江南北,走过山川、掠过都市,为万物生灵和都市生活添加亮丽的色彩。春风像清洁工人,用一把神奇的扫把扫除灰尘,把城市装饰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运用。首先明白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然后扣住“春风”流动、有力的特点,选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如“画笔”“清洁工”等,造句简练通顺即可。
30.
【答案】不好。因为原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震撼人心。
?
31.
(1)
【答案】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这一句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2)
【答案】比喻、拟人和反复。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
32.
(1)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乔元贞的父亲)的穷困、苍老。
(2)
【答案】略
?
33.
(1)
【答案】拟人 聚集在自然环境中,危害一方生态和人类的生活。
(2)
【答案】拟人 生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