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设计
章节(单元) 名称 第二章 程序设计初步 主备人
第 二 章 第 4 节 程序的顺序结构 第 课时
课 题 程序结构——顺序结构 授课班级 初二年级
授课教师
课标要求及 解读 本节利用求圆的面积程序了解一个相对完整的程序一般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三部分;介绍了画圆语句和顺序结构。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求圆的面积程序,从而了解一个相对完整的程序一般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三部分。
(2)让学生通过模仿与上机实践了解画圆语句的功能、语句格式及参数的设置。
(3)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比较、观察、实践,体验、领悟理解计算圆的面积和画圆语句在程序设计当中的妙用,进而领略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程序,上机运行程序实践,让学生体验程序顺序结构的涵义。
情感态
与
价值观 (1)体验画圆语句的妙用,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及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输入、处理及输出
(2)画圆语句的功能及格式。
(3)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涵义及程序段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画圆语句参数的设置。
(2)顺序结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三节的学习以及实践,对VB窗体的布局、对象属性的设置、程序设计的要素及赋值语句、输出语句有了深刻的了解,但对程序的结构缺乏完整的分析和体会。
教学流程与知识呈现 教学方法、
师生活动
一、导入 1、圆的面积公式:S=pi×r×r
(1)当圆的半径为10厘米的时候,圆的面积是?
(2)当圆的半径为100厘米的时候,圆的面积是?
(3)当圆的半径为55厘米的时候,圆的面积是?
2、演示利用程序解决这一数学问题
二、动手体验
1、打开“作业盘”中的“程序的顺序结构.frm”
2、输入语句(P75图2-4-2)
双击“计算”按钮(对象名称:“Command1”,事件名称:“Click”),然后输入以下代码:(见图1)
图一
双击“退出”按钮(对象名称:“Command2”,事件名称:“Click”),然后输入以下代码:(见图2)
图2
双击“Text1”文件框(对象名称:“Text1”,事件名称: “LostFocus”),然后输入以下代码:(见图3)
3、单击“运行” “启动”,在“text1”文本框中输入半径值“2000”,单击“计算”,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4、单击“文件” 保存工程文件,再单击“文件” 保存窗体frm。
5、思考及拓展:在窗体设计出若干个有创意的由圆组成的图形。(可以从圆心位置、填充色及大小来考虑)。
三、作品展示
分享学生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讲授新课
1、画圆语句
(1)问题情景:
①执行程序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②显示的图象是程序代码中那一个语句运行的结果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程序运行的结果是一个圆。
②画出的圆是程序当中的Circle语句所起的作用。
(2)修改程序并运行,观察程序中圆的大小,圆的位置由哪些数值决定?
引导学生得出:
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r来决定大小,圆的位置由横坐标,纵坐标来决定它的位置。
(3)查看“圆”程序的程序代码,分析画圆语句的格式:
Circle(x,y),r
①画圆函数Circle的拼写,各参数之间用英文半角逗号“,”相隔。
②半径r的赋值。
③圆心的坐标位置。
2、程序的组成
(1)引导学生看书P73-74,得出如下结论
①数据的输入 如:pi=3.14 r=val(text1.text)
②数据的处理(计算) 如: s=pi*r^2
③数据的输出 如:Text2.text=s Circle(3000,3000),2000 print s
3、顺序结构
(1)同学们把刚才编写的Command1的语句顺序调换,即:将r=Val(Text1.text)和s=pi*r^2上下交换顺序,执行程序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接着再把刚才编写的Text1的语句顺序调换,即:将r=Val(Text1.text)和Circle(6000,3000),r 上下交换顺序,执行程序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归纳出程序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逐行执行程序的语句的,这种程序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3)知识迁移:
观察两道变量数量一致,但由于语句顺序不同,由运行结果不同的程序段,让学生推测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造成结果不同?
四、抢答环节(利用教学辅助系统完成)
五、课堂小结
一个完整的程序应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
2、画圆语句的格式及参数设置:Circle(x,y),r
3、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一般是按照书写的顺序,由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逐个语句执行的。语句不可以随意摆放。 通过抢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抢答环节设计55.5的值故意设计障碍,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进行上机操作,独立探究完成相应的任务。
生:在完成任务时如遇困难可以请老师、同学帮助,也可以看录像帮助。
思考与拓展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可参考录像帮助)
充分体现分层教学。
利用随机抽号软件抽取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点评。
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得出结论。并完成学案的练习题。
生:看书并完成学案练习题,一方面让学生养成重视书本的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生:通过修改程序来体验程序结构,并通过迁移更进一步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通过抢答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概念图梳理本节知识。
生:归纳总结,内化提升
【教学反思】 亮点:本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完成各项任务。课前准备充分,有学案、录像帮助文件提供给学生使用。课中使用随机抽号软件抽取学号进行作品展示,学生觉得很公平,很容易接受;利用教学辅助系统完成抢答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课后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进行本节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有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需改进的地方:1、可以把学案上的画圆语句的题做成一个小测,让学生立即检测,立即掌握学生情况
2、可以把学案上的程序的组成的题做成一个小测,让学生立即检测,立即掌握学生情况
3、在讲探究任务时,注意说法,不是窗体什么都没有,而是“r”没赋值,相当于初值为0,所以计算的面积为0;画了一个半径为0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