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第,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教具准备】铁环一个、直尺、课件一套、学生实验报告表。
【学生准备】直尺、直角三角直两把、自制圆、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绳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铁环)同学们爱玩吗?谁能说说铁环为什么做成圆的?
2、小黑板出示圆,指名上台划圆的半径和直径。
(1)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几倍?用什么公式表示?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句话对吗?3、引入课题:
同学们可知道制作这样一个铁环需要多长钢筋?这实际上是让我们求铁环的什么?(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一)圆周长的意义。
1、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师引导。
教师概括: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可用字母“C”来表示。
(二)探索圆周率。
1、出示铁环。
问题:怎样知道这个铁环的周长呢?(学生思考并提出方法)
(学生提出简易,例如用细线绕圆一周,量出圆的周长等方法,师给予肯定。)
2、课件示范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3、引导学生测量自己手中的圆的周长,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发现,不同大小的圆,它们的周长也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看看有什么规律?
物品名称 周长(C) 直径(d)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分组完成操作,量出硬币、瓶盖等的直径和周长。填写在表格中。学生填写完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就是说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
4、学习圆周率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板书:圆周率 π )
“π”是多少呢?约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得出这样精确值的时间比外国数学家早了一千年,现在人们已经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但是,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
(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因为:圆的周长=直径的3倍多一些。
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即:C=πd???? 或 C=2πr
(四)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出示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0m,它的周长是多少m?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 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多少周?
(1)读题后,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花坛的周长,学生独立算出后,学生讲教师板书,并提醒书写格式与约等号使用。
根据C=πd,3.14×20=62.8(米)答:花坛的周长是 62.8米。
强调:
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π倍”而不是“3.14倍”。
(2)继续完成下面的问题: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指名上台板演。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判断。
(1)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4)π = 3.14
2、填空。
半 径
2
直 径 3
周 长
15.7
3、铁环的半径是0.25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圈前进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C)
=圆周率(π)π≈3.14
C=πd 或 C=2πr
例1:C=πd
3.14×20
=62.8(米)
答:花坛的周长是 62.8米。
【设计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
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触摸圆周长,亲身体验,加上我用课件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用“绳测”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自己动手测量圆的周长,进而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既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从实践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比较理想,我想这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引起探究的兴趣。
当然,本节课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