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聆听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聆听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29 19: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人: 单位: 选用教材
学科:音乐 年级:二年级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并且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教学分析: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门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的写实特点,为三部曲式(A+B+A),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音乐进行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好像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其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逃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小学的低段,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而且,学生的持久注意时间不长,喜爱丰富和形象生动的音乐,并且开始产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注重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乐曲的欣赏中体验音乐的趣味,感受音乐是如何表现小动物舞姿的,在不断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并让学生领悟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听觉思维训练基础上的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以听赏法实施教学。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在“听、唱、想”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记忆、想象、判断、分辨等各项能力,提高对乐曲的鉴赏能力。
2、养成学生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主动参与编创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述的动物形象。
难点:感受圆舞曲的旋律,创编符合音乐形象的各种动作。
教法与学法: 1、想象法:在初听乐曲时,提示学生“乐曲中你都听到了谁的叫声?”确认音乐中的主人公,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的很多环节都采用了这一教学手段,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去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对比法:将音乐主题进行对比,从而体会乐曲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3、体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参与到音乐中来,随音乐做动作,从而体验乐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头饰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嘘,听谁来了?(播放音乐,老师模仿小猫动作)
2、你平时观察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啊?
二、分段聆听,感受小猫形象。
(一)欣赏音乐A段
1、听一听
①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段音乐,你听听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老师有个要求,请你静静的听,如果谁猜出来千万不要说出来,等音乐完了之后告诉大家。?(学生专心听乐曲A段中的主题音乐,并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猫。音乐中出现了什么声音,让你们听出是只小猫??那你们再猜猜小猫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并模仿猫叫。)?
  ②师:小猫一边跳舞一边叫,请你数一数,小猫一共叫了几声??(再次聆听乐曲A段中的主题音乐,听辨猫叫声)
2、唱一唱(加深对主旋律的印象)
师:老师要把你们都变成小猫,当老师唱到猫叫声的时候你们用动作表现出来。
3、动一动(再听音乐)
小猫的叫声有几次是连在一起的?我们随着音乐边听边做动作。
4、比一比(比较A段中第二遍音乐的情绪变化)?
  师:小猫放松了很多,听听、数数它的叫声有什么变化?(听A段中的第二遍音乐)?
5.师:小猫的哪几次叫声没有了?变成了什么声音?
6、介绍圆舞曲(播放圆舞曲的视频)
(二)欣赏音乐B段?
1、听一听,比一比(课件展示)?
  师:请你欣赏另一段音乐,感受音乐与之前是一样的么??
  (听B段音乐,引导学生比较音乐节奏改变,情绪变欢快了。)
2、想一想
①师:刚才听到的音乐老师用不同的圆点表现出来了,你们能从图形中看出是几句吗?它们一样吗?
②师:你觉得小猫会在哪个圆点上旋转呢?
3、辩一辩(复听音乐)
师:小猫越跳越高兴了,还加上了打击乐器,你们听听在哪个圆点上加上了打击乐器?
4、动一动(再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红点的地方拍手。
5、演一演(再听音乐)
师:邀请同学们在红点处拍铃鼓,老师在蓝点上跳舞。
6、跳一跳(再听音乐)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表演
(三)完整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
1、猜一猜
师:刚才你们听了两段乐曲,第一段老师用猫头表示,第二段用圆点表示,这首曲子还有第三段,你们猜猜第三段会是什么?
2、揭示课题《跳圆舞曲的小猫》?
  师:这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跳圆舞曲的小猫》。
三、拓展延伸
  1、讨论:小狗找小猫到底干什么?
师:这首音乐我们完整的欣赏了一遍,老师有个问题:“小狗找小猫到底是干什么呢?(学生讨论)
师:到底小狗找小猫干什么呢?原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要玩一个音乐游戏,小狗赶来叫小猫一起参加。你们想不想参加啊?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3、游戏开始
四、小结?
今天的音乐课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我们也谢谢可爱的小猫把快乐的音乐带给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吧。
课后反思
音乐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根据音乐艺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我充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理解音乐。?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方式上有自己的方法。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设计过于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需要多利用的。对与这些不足以后还要多加学习,来补充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用导语让孩子们带着美好的心情,融入情境之中。
没有播放全曲,而是将A段中的主题音乐,表现“猫”音乐形象的片段播放给学生,使孩子马上把握住音乐语言表现的形象,并在内心留下此形象的印象。
音乐的A段为全曲的重点,教师把握音乐旋律的韵律和情绪的变化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想象“猫”的心情,通过比较,辨别A段中二遍音乐的情绪变化,使孩子们带着故事情节去理解音乐。
通过欣赏、辨别、表演等音乐活动,层层深入的展开想象,理解音乐语言,揭开圆舞曲神秘的面纱。孩子们在参与体验、创编和表演的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从而将听到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感悟转变为内心的音乐。
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
的音乐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
姚 娜
灞桥区实验小学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