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节:离子
课时 本节共 4 课时 本课为第4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2?理解原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的过程
3?会画原子或者离子结构示意图
重点 难点 理解原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的过程
会画原子或者离子结构示意图
学情 分析 学生对离子不了解,也不知道离子可以和原子相互转换
教学 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 准备 PPT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复习巩固 1、原子的构成(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例外:氢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2、例:某原子核电荷数49,相对原子质量为245,则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
中子数:_____________
二、学习新课
1、离子
①化学变化中,原子得或失电子变成带电得微粒就是离子。(得电子:阴离子、失电子:阳离子)
②离子通过得或失电子又可以变回原子,原子和离子间可以相互转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知道了某一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种原子得内部结构表示出来
A、用一个O表示原子核,内有质子,带正电,用“+”表示,几个要看具体是哪一个原子,先空着。
B、核外有电子在做高速的、不规则的运动,速度快难以捕捉,不方便研究。为了方便研究呢,科学家就将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的空间人为地分成了若干层,命名为:电子层(不存在,假想出来的)。离核最近的就是第一电子层,然后第二电子层……这样一分层后,不得了,发现第一电子层最多只出现过2个电子(有没有出现过3个?1个?2个?)也就是说在第一电子层内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依次往后,第二电子层最多能容纳8个,第三电子层也是8个,第四层不考虑(记)。【初中对,高中错】
C、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我们就可以以钠为例,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 “+11”表示:带正电的质子数
表示:电子层 “2”“8”“1”表示:每一层所容纳的电子数
【实际不存在,人为假想】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
Na 2 8 1 2 8 Na+
NaCl(相互抵消,不带电)
Cl 2 8 7 2 8 8 Cl-
Cl-
CaCl2
Ca 2 8 8 2 Ca2+
Mg 2 8 2 Mg2+
MgO(不带电)
O 2 6 O2-
Ne 2 8 (已经稳定,不需要再得或失电子,因此由氖原子构成得氖气也很稳定,稀有气体都是如此)
H 原子只需得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氢离子,但是它得最外层电子数只要满足2即可
三、结束新课
布置 作业 随堂反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