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考试题 (10.18日)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
譬(p?)如 脑髓(suí) 孱(chán)弱 猝不及防 鞠躬尽瘁
徇(xún)私舞弊 玄(xuán)虚 冠(guān)冕 自诩 磕头
阡(qiān)陌 契(q?)阔 笨拙(zhuō) 溘守不渝 敝帚自珍
暧暧(ài) 荫(y?n)庇 樊(fán)笼 蹩进 栩栩如生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赡养父母,还要将父母赶出家门,这种沐猴而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②尽管许多大书店都在销售那位外国作家的作品集,但我还是几经周折才买到这两套我钟爱的书,然后欣喜地把它们放在书柜里敝帚自珍。
③他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跟风、赶潮流,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④作为政客,他冠冕堂皇地为其盟友站台,但是实际上并不会付诸行动。
⑤面对信息泄露,徇私舞弊,数据造假等隐患,只有让行业监管水平和各人风险防范意识同步上升,才能真正筑牢安全堤坝。
⑥信仰如磐,志坚如钢,多少志士刑场就义视死如归,多少志士身陷囹圄不改其志,多少志士赴汤蹈火鞠躬尽瘁。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特斯拉公司将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计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B.绍兴人在柯岩风景区打造了一个鲁镇主题公园,公园展现清末民初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貌,还原鲁迅小说中的故事场景,以此招徕八方游客。
C.立法要秉持民主立法的基本原则,广泛发动,普遍参与,充分酝酿,真正做到在法律中体现人民的意志,为保障人权,维护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D.新华书店之所以烙印着一代代读者最初的知识激情,正在于它徐徐释放出强大的文化向心力的缘故,让读者忍不住“常回家看看”。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韵律) 羁鸟恋旧林(约束)
B.契阔谈讌(同“宴”,宴席,宴会) 方宅十余亩(方形)
C.一去三十年(离开)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D.对酒当歌(应当) 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C.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D.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优题速享《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
材料二:
在敦煌考察时,领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摘编自孟庆川《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
材料三: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 (摘编自黑晓佛优题速享《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与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之所以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是因为敦煌文化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有非凡意义。
C.保护敦煌文物,要从利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监测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D.只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才能让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7.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B.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
D.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讲我们应如何传承敦煌文化,材料三则侧重从四个角度阐释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8.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所强调的传承敦煌文化的方式的一项是(3分)(??)
A.编制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室内情景体验剧。
B.培养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向游客讲述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
C.建设“数字敦煌”项目,满足人们欣赏、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D.设立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护受损严重的壁画和雕塑。
9.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0.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灵岩寺的月光
①宴会结束,已是晚上八时多。我浑身酒气,走出宾馆大门,这是在哪里?我突然记起来了,这是在灵岩寺景区。我抬头望去,夜空是那么深远,还有一种耀眼的光亮,啊——群峰上面已经无声无息地升起了一轮明月。明月似乎离我特别近,它的外形那样圆润,那样鲜亮,银辉灿灿。月光如同一股清流淋遍了我的全身,我清醒过来了。
②我凝视着这轮月亮,被它镇住了。我大口大口吸着这冬季里依然带有松柏香的清凉空气,如同在水下憋了大半天,终于冒出水面,长长地吸进一口气,有一种庆幸感。我痴痴地看着这轮明月,我的心开始慢慢地沉静起来,近乎柔软的润湿的一种东西漫上来。
③那是在小时候,随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的朦胧,月亮悄悄走上了村头的树梢。山模糊了,路模糊了,夜幕下的田野特别静谧,柔滑而有质感,月光下我们尽情嬉戏,整个身心都在自由地飞翔;还是在月光下,那是我随父亲在海上的一次捕鱼。到处是黑黝黝的海水与阴沉沉的浪头,强烈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令我大气不敢出。这时,一轮纯净又清澄的月亮从海底浮出,视野之内翻开的浪涛全变成硕大的银色莲花,那份欣喜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我又想起我的军旅生涯,想起月亮与我为伴、陪我站岗的那些夜晚,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月光似乎是雪白的,我手握钢枪,内心深处涌起的是保家卫国的边关情怀,是一种崇高的自豪感。
④这一切都化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记忆了。此时,我在仰望着月亮,月亮似乎也在俯瞰着我。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可是我已经不是那个我了。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少能够从自然界领悟到喜悦、感知到乐趣了?我们什么时候忘却了这美丽的月亮?
⑤现代城里人很少看到月亮的客观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大气里的尘埃密度增大,由水泥块组成的楼房也一年高过一年,“光亮工程”也极大地增强了亮度,而月亮和星星在尘世里就显得暗淡了。说城里孩子不认识月亮了,可能有点儿夸张。不过,有天晚上,我就听到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在惊喜地大喊,原因是他们发现了星星与月亮。这是由人们日益膨胀起来的欲望催生的。我们生活里充满了衣食住行、职务级别、金钱权力……我们的精神家园里布满了杂乱无序的焦虑、怀疑、麻木,我们整天忙忙碌碌、争吵不休……那些崇高的追求、自由的心境、伟大的心灵在我们的精神家园里难以寻找到它应有的位置。谁有时间来仰望这轮明月?谁有心情静对这灿烂的星星?谁有神思来欣赏这美妙的空间?我们的精神被水泥块压抑了。古往今来的哲人无不强调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才是快乐之源。我们为何失去了这个快乐的本源?我们什么时候忘记了祖训?我们何时才能静静地欣赏月光,觅到一份心灵上的安宁?
⑥我每次走进灵岩寺,都有一种走进另一个精神世界的感觉,那种庄严感、神秘感,以及给我的惊奇总令我肃然起敬,给了我参悟生命的启示。这里的一切现在都已经融进月色里,俗人的眼睛看不到了。月下的禅师应该还在继续讲着经文,在讲宇宙万物因缘聚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的道理,在讲着要将人类从痛苦、不觉悟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的宏愿。大殿里的那尊弥勒佛,依然在笑着天下可笑之人与可笑之事了。
⑦月光下的灵岩寺更加莫测了,灵岩寺的月光也更加明亮更加幽深了。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灵岩寺中看月亮,与记忆中往昔看月亮,其感受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B.无论是捕鱼,还是站岗,“我”都受益于月亮,现在既不捕鱼又不站岗,自然就忘却了月亮。
C.现在人们很少去看月亮,主要是因为日益膨胀起来的欲望使人们无暇去欣赏月亮。
D.作者慨叹现代城里人整日为衣食住行、职务级别、金钱权利等奔波,已经没有心情去看月亮了。
1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对灵岩寺景区黑黝黝山峰剪影的描写,自然而然引出对月亮的描写;对月亮的描写则引出下文对与月亮相关的记叙、议论。
B.文章运用倒叙手法,记叙小时候跟随父亲月下捕鱼以及军旅生涯中月亮与“我”为伴值勤站岗的经历,与文章内容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C.“谁有时间……谁有心情……谁有神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涵盖了时间、心情、神思这三个层面,句式整齐,层层递进,感情强烈,表意丰富。
D.文章以月亮为线索贯穿全文,写景叙事文笔细腻,议论切中时弊,抒情直面人生,体现了作者对心灵上安宁的向往与追求。
13.文章第④段说“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可是我已经不是那个我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为什么“我已经不是那个我了”。(4分)
14.本文的标题是“灵岩寺的月亮”,有人说中心词“月亮”在文章中不仅起到线索的作用,还有其他作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史天祥,父怀德,尚书秉直之弟也。岁癸酉,太师、国王木华黎从太祖伐金,天祥随秉直迎降于涿。木华黎命怀德就领其黑军隶帐下,署天祥都镇抚,选降卒长身武勇者二百人,使领之。招徕丁壮,得众万余,从取霸州、文安等二十余城,所至皆先登,诏赐以银符。甲戌,略地高州,拔惠和、金源等十五城,惟大宁固守不下。天祥获金将完颜胡速,木华黎欲杀之,天祥曰:“杀一人无损于敌,适驱天下之人为吾敌也。且其降时尝许以不死,今杀之,无以取信于后,不若从而用之。”乃以为千户。复合众攻其城,怀德先登,为流失所中,殁于军。乃以所统黑军,命天祥领之。庚辰,至真定,木华黎使天祥攻城,天祥因请曰:“攻之恐戮及无辜,不如先往谕之。苟其不从,加兵未晚。”木华黎许之。天祥往见守将武仙,谕以祸福,仙悟,乃降。引兵南屯邢西遥水山下。仙兄贵以万人壁于山上,负固不下。天祥携完颜胡速及黑军百人,由鸟道扳援而上,尽掩捕之。仙惊曰:“公若有羽翼者,不然,何其能也!”遂下邢、磁、相三州。从战黄龙冈,破单、胜、兖三州。木华黎围东平,久不下,怒吾也而不尽力,将手斩之,天祥请代攻。木华黎喜,付皮甲一,又与己铁铠并被之。鏖战不已,木华黎使人止之曰:“尔力竭矣,宜少休。”复以金鞍名马与之。癸未冬,徇西夏,破贺兰山。还,遇贼,射伤额,出血,目为之昏。庚寅,朝太宗于卢朐河,乞致仕,不允。戊午秋九月,以疾卒,年六十八。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晚虽丧明,忧国爱民之心,未尝忘也。
(节选自《元史·史天祥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B.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C.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D.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官名,起初掌管文书,后来权势渐大。隋朝时设置六部,尚书是各部的长官。
B.癸酉,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可纪年、纪月、纪日。
C.金,王朝名,由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所建,在历史上曾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
D.太宗,帝王庙号。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宗”,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高宗”。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史天祥虑事周全,主张任用降将。金朝将领完颜胡速被史天祥抓获,木华黎想杀掉他,史天祥认为这样做不可行,建议任用完颜胡速,木华黎同意了。
B.史天祥为人仁厚,克敌兵不血刃。木华黎命他攻打真定,他担心伤及无辜,采取先礼后兵之策;他会见守将武仙,以利害得失相劝,武仙选择投降。
C.史天祥能征善战,受到他人肯定。他率军参与攻打霸州、文安等二十多个城池的战斗,皇帝赏赐他银符;他率军击败了武贵,武仙称赞他本事大。
D.史天祥主动请缨,作战不遗余力。他主动请求代替吾也而攻打东平,他在战场上竭尽全力,连续作战,战斗结束后,木华黎告诫他作战也要注意休息。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复合众攻其城,怀德先登,为流矢所中,殁于军。(4分)
(2)引兵南屯邢西遥水山下。仙兄贵以万人壁于山上,负固不下。(4分)
19.史天祥为什么不主张杀掉降将完颜胡速?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②太华:华山。在今陕西华阴。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颈联写诗人眼见书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
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
21.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
名篇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11分)
22.(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原本描写恋人之间思念的诗句来表现曹操对贤人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与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中抓住“猿”“鸟”等意象描写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高》中写出秋天衰败景象,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登高》中极写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年老多病孤独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②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新青年 )
④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⑤“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⑥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周考答题纸(10.18)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2.(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原本描写恋人之间思念的诗句来表现曹操对贤人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与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中抓住“猿”“鸟”等意象描写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高》中写出秋天衰败景象,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登高》中极写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年老多病孤独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1分)
座号
23.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高一语文周考试题答案
D 解析:A项脑髓(suǐ) B项徇(xùn)私舞弊 C项恪守不渝
D 解析:①句中时形容某类人卑劣,应用“衣冠禽兽”。②句中用来形容钟爱的作品集,属于谦敬错位。③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与前面的“剩下的”语义重复。
3.B 解析:A.偷换主语,应在“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前加“该项目”;C.成分残缺,在“社会进步”后加“服务”;D.“正在于……的缘故”句式杂糅,可删除“的缘故”。
4.C 解析:A.韵:气质,情致。 B.方:四周围绕。 C.当:对。
5.A 解析:B项:反语 C项:比喻 D项:排比
6.C(3分)
7.C(3分)
8.D(3分)
9.【参考答案】 ①材料三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②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富有文化内涵。(每点2分,每点中方法和效果各1分)
10.【参考答案】①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②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③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共6分,每点2分)
11.B 解析:现在忘却了月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因为“既不捕鱼又不站岗”。
12.B 解析:“运用倒叙手法”分析错误,文章是按照“我”的所见所想展开叙述的,“月夜捕鱼”“军旅生涯中的月亮”都是回忆的一部分,是插叙,不是“倒叙”。
13.①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无忧无虑;②捕鱼时的“我”,对月亮充满了感激,因为月亮帮“我”战胜了孤独与无助;③站岗放哨时的“我”,在月光下充满了自豪感;④现在的“我”整日为衣食住行、职务级别、金钱权利等而奔波,忙忙碌碌、争吵不休,心中充满了杂乱无序的焦虑、怀疑、麻木。所以,“我已经不是那个我了”。
14.①引出话题:文章一开始写正是“月亮”引发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②作者通过看“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中心思想与“月亮”分不开,“月亮”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快乐,象征了心灵的净化,象征了崇高和自由;③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借助于“月亮”展开的,过去人们对“月亮”的关注与现如今人们对“月亮”的忽略形成对比,批判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焦虑、麻木的状态。
15.C 解析:(原文标点: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16. D 解析:(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高祖“或“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17. D 解析:“战斗结束后,木华黎告诚他作战也要注意休息”理解错误。根据文意,木华黎是在史天祥作战的过程中,派人告知史天祥要稍作休息。)
18. (1)重新集合队伍攻这座城池,史怀德率先登城,被流箭射中,在军中去世。(得分点:“合众”“登”和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2)史天祥率兵向南而行,驻守在邢州西边的遥水山下,武仙的哥哥武贵率一万人坚守在山上,依仗坚固的工事,不能被攻克。(得分点:“南”“壁”“负”各1分,句意1分)
19.①杀掉完颜胡速,敌人没什么损失,却会给己方树敌。(1分)②完颜胡速投降时获允不杀,现在杀他,会失信于他,也无法取信于后人。(2分)
参考译文:
史天祥的父亲史怀德,是尚书史秉直的弟弟。癸酉年,太师、国王木华黎跟从太祖讨代金朝、史天祥跟随史秉直到涿州迎接太祖并归降。木华黎命令史怀德率领他的黑军隶属于自己的帐下,任命史天祥为都镇抚。在投降的士兵中挑选身材魁梧勇敢者二百人。让他率领。他招徕丁壮。得到一万多人,跟随大军攻取霸州、文安等二十多座城池,所到之处他都首先登上城墙,皇帝诏令赐给他银符。甲戌年,攻取高州,攻下惠和、金源等十五座城池,只有大宁防守坚固攻不下来。史天祥抓获金朝将领完颜胡速,木华黎想杀掉他。史天祥说:“杀掉一个人对敌人没有什么损失。正好驱赶天下的人成为我们的敌人。而且完颜胡速投降时我们曾答应不杀他,现在杀死他,无法取信于后人,不如从而任用他。”木华黎于是任用完颜胡速为千户。重新集合队伍攻这座城池,史怀德率先登城,被流箭射中,在军中去世。木华黎于是把史怀德率领的黑军交由史天祥率领。庚辰年,史天祥到达真定,木华黎命令他攻城,他于是请求说:“攻城恐怕会伤害无辜,不如先去劝说。如果他们不服从,再进兵也不迟。”木华黎表示同意。史天祥去见守将武仙,用祸福来劝说他,武仙醒悟,于是投降了。史天祥率兵向南而行,驻守在邢州西边的遥水山下。武仙的哥哥武贵率一万人坚守在山上,倚仗坚固的工事,不能被攻克。史天祥带领完颜胡速及黑军一百人,从小路攀援而上,将敌军全部抓获。武仙惊讶地说:“您好像长有翅膀,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随即攻下了邢、磁、相三州。他跟随木华黎在黄龙冈作战,攻克单、胜、兖三州。木华黎包围了东平。久攻不下,恼怒吾也而不尽力。将要亲手将吾也而斩首,史天祥请求代替吾也而进攻。木华黎很高兴.给了他一副皮甲,又把自己的铁铠甲披在他身上。史天祥不停地激战,木华黎派人去制止他说:“你的力气都用尽了,应该稍微休息一下。“又给他金鞍和名马。癸未年冬天。攻取西夏,攻破贺兰山。部队返回时,遇到贼兵,贼兵射伤了他的额头。流血不止。他的眼睛因此看不清东西。康寅年,在卢朐河朝见太宗,请求退休。太宗不同意。戊午年秋九月,史天祥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八岁。史天祥从小志向远大,他身材高大,肋骨相连如一骨,力大无比,生性不喜欢饮酒,喜爱农耕。乐善好施。乙未年清点户口时,他将一千多名奴隶释放,使他们成为平民。晚年虽然失明,心中却未尝忘记忧国爱民。
20.D 解析:“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说法错误,尾联“犹自梦渔樵”意思是“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达了自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
21.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2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契阔谈讌,心念旧恩。(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文分析:
(1)限制性。①内容的限制性。本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侧重于多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六则材料虽然各有不同,侧重点却很明显。考生从六则材料里可以提炼出关键词“青年、青春”“时代”“民族、国家”“奋斗、担当、作为”,写作时不得脱离材料的核心立意。②写作要求的限制性。“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就不能是选择其中的几则材料,更不能只选其中之一。考生要对材料进行综合理解,不可以断章取义,应该围绕从六则材料里提炼的关键词来写,并且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可割裂。③价值取向的限制性。前五则材料均为正向的价值观,是考生作为未来公民应该追求的价值观,考生不能否定和歪曲。对第六则材料中某网红的人生排序则应当辩证看待。④写作时应有明确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观点,或用丰富而有个性的材料表达观点。不仅仅要写出使命感、责任感,更应该写出如何去做,不可空泛地只谈个人与国家而不谈如何行动。
(2)开放性。①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我们从材料中可以提取“青春”“担当”“国家、民族”“时代”等关键词,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展开联想,广泛思考,合理生发,谋篇布局。②对材料的侧重是自由的。可以立足过去不同的历史阶段,写出当今青年人的担当和作为,及其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作用。也可以站在当今青年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继往开来,把握美好青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中积极担当、有所作为的胸襟和抱负。还可以辩证认识某网红的人生排序,和前五个材料的价值观形成对比或类比。所以,考生在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开放性。
参考立意:(1)国家富强,你我有责; (2)心怀中国梦,树立远大理想; (3)青年当自强,不负韶光;(4)成长之路,家国共筑; (5)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6)新时代新青年,再筑中国梦;(7)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 (8)舞青年姿态,唱时代赞歌; (9)燃青春之年华,就泱泱之大国;(10)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 (11)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12)指点江山,激扬青春;(13)且以青春报祖国。
范文示例: (一) 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勇于承担责任,共同振兴国家。
几千年前,在天下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那个时代,他自觉地担当起匡扶天下的历史责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辈虽才能不及先贤,却也应时代要求,肩负责任,振兴国家。国重于家,兼济天下,对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崛起,我们必须承担责任。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承担责任,与我同振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新青年,敢作为,勇承担,共筑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时代的期望。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承担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难的气魄,永不放弃的坚持。 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东方,机会和发展并存。每一个血脉奔涌的青年人,都应该有为她担当的胸怀和勇气。一个国家的担当,让一个民族再次崛起!所以,让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共同迎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使我们的国家再度迈向又一个兴盛、崛起的时代!
(二)青年铸就时代,韶光不负家国
新时代的青年们:
你们好!
不知2035年的今日,当你们展开这封信时,是否小康的阳光普照已然驱走了贫困的残余阴影;是否科技已然让寰宇通达,匮乏与隔阂成为过往;是否青山绿水成为现实,生态不再是发展经济的牺牲品。新一代的你们,沐浴着祖国的朝阳成长,而今日迈向成人的你们,已然肩负了新时代使命。
我们这一代,踏着世纪的钟声出生,一路上见证了太多坎坷与荣耀。从私人电脑寥寥可数,信息网络更是平民的奢望,到今日“太湖”“神威”震惊全球;从铁路、航空仅为都市专利,到今日高铁通往世界,“村村通”连接乡镇;汶川的血泪尚未远去,灾后重建已焕然一新;奥运会的荣耀还未消散,冬奥会的号角已然吹响。世纪交织,岁月激荡,时代与青年碰撞,溅出了烁目的火花。然而,回首望去,成就终不过于上一辈人的血汗中铸就,对于迈向成人的我们,舞台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岁月荏苒,时代的接力棒再一次交接,而于你们展信的今日,也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2035年,属于你们的时代才刚刚到来。为时代之青年,担未来之重任,今日的你们,又将如何谱写未来?
为时代之青年,需骋目未来,担国之重任。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一国之担当,在少年责任;一国之气度,在少年胸怀;一国之兴亡,在少年成败。从班超投笔从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今日雪山寒风中,无数边关战士筑起的新长城;从两弹元勋们隐身大漠,于荒芜中铸造出国之重器,到今日无数海归学子,默默致力于一个又一个科研攻尖;从昔日塞罕坝人于荒漠之中筑起绿色传奇,到今日扎龙湿地又一代守护人致力于丹顶鹤的保护。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今日的你们方可安享盛世,而今日青年,应将铸就更兴盛的时代。
为时代之青年,需胸怀天下,关注四海。今日天下,随着信息网络突破时空局限,经济全球化令天下人休戚与共,世界已不再是重重阻隔下的分散文明,而是阡陌交通的地球村。青年亦不仅关乎一国之兴亡,更应致力于万民优乐。顾炎武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是否看见瘟疫肆虐的异国村巷中,无国界医生用生命守护的平安之墙?你是否看见战火蔓延的北非,蓝盔部队以血肉之躯捍卫一方安宁?你是否看见贫穷困扰的角落,中国高铁连通的致富之路?也许中国已然富强,但需知新时代仍需四海安宁,为时代青年,应担天下之责。
青年生于时代,而时代更应由青年造就。新的时代,属于正将成年的你们,接下时代的接力棒,担国家重任,胸怀天下,愿一个海晏河清的世界能在你我的共同努下诞生。
你们的朋友
202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