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郁达夫
作者及写作背景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
本文写于1934年7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并迫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故都的秋》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点缀
(
)
辍学(
)
混沌(
)
馄饨(
)
萧条(
)
笙箫(
)
落蕊(
)
一椽(
)
槐树(
)
平仄(
)
著单衣(
)
zhuì
chuò
dùn
tún
xiāo
xiāo
ruǐ
chuán
huái
zè
zhuó
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
什么地方的秋?
思考:“故都”指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称为“故都”,更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
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向往
热爱眷念
下面请大家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请大家思考,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思考题:
1到2段写的是什么?用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北国秋和南国秋的比较。
思考:
文章的标题为《故都的秋》,可第二段与倒数第二段却写了南国的秋,为什么?
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从而,突出作者对它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思考题:
真正写故都秋的在什么地方?
3到11段
作者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为我们描绘
了五幅故都的秋景
图,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分别给以概括,。
秋
景
图
秋晨院落
秋槐
落
蕊
秋
蝉
残
鸣
秋雨话凉
秋
枣胜果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枣胜果
思考:从声音描写看,你认为哪幅图最有味?
(分组讨论)
秋雨话凉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北国秋雨“奇”在何处?
A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B声音“息列索落”(静;快,利索,不拖泥带水,清爽)
a比较春雨“淅淅漓漓”“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太柔)
b比较夏雨“淅沥哗啦”“噼里啪啦”(太猛)
想象画面:天空灰蒙蒙的,空气湿漉漉的,雨声息列索落,秋雨来去匆匆,在都市的斜桥影里,一二都市闲人,着青布单衣,咬长长烟管,抱着手耸着肩,有一搭没一搭地感叹天气
。
这样的画面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如果说刚才这幅画侧重从味道写景的话,那么另外哪一幅侧重从颜色写景?
勾划出描绘秋色的词,它们传达出作者怎么的情绪?
秋晨院落:
【秋色】
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枯黄)
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
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冷暖色调主要是从人的感官来说的,冷色调就是看上去觉得冰凉的颜色,给人以冷清、萧瑟、落寞之感。)
冷色调
秋色
清
思考: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热闹地方也有,作者为何避而不写?
悲凉
主要的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由于作者
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热闹,我们
来看看当时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在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是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残鸣
衰
弱
残
声
思考:刚才我们分别从味、色、声三方面简单分析完秋雨、秋花、秋蝉三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描述秋槐、秋果时,又是从哪些方面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课下讨论)
色
(冷色调
)
声
清冷
孤独
凄冷
青天(碧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
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鸽声(飞声)
蝉声
风雨声
人声
(反衬)静
景
情
以景显情
赞美
眷恋
味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
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本文多处使用了排比,它们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文中有许多并列的句子或者短语,具有工整,雅致之美,抒情味很浓,朗读起来又具有音韵之美,显示出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小结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所有的景物都是在体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了这些景物,同时,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也能感受到“悲凉”的这种情感。那么像这篇文章的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