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说课流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学程序
教材与学生分析
课标要求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所以本节课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中温度概念是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基础上进行的,温度是生活中最熟悉的物理量之一,并且学生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温度,所以有关温度的一些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是不陌生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来自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物理对社会的作用。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改变内能的途径。热量的概念则是从改变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延伸得出的,水到渠成。
教材与学生分析
课标要求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2、了解内能、热量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教材与学生分析
课标要求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知道测量温度的方法有许多种。
能在生活和相关的物理活动中正确使用热量术语。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材与学生分析
课标要求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教学难点:用类比法建立内能概念、内能与机械能区别。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决定了他们难以接受和理解。
说课流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能更好地达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自主的建构知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体会成功的喜悦,始终具有探究的欲望。
说课流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质疑问难
当堂测试
整体建构
观看好莱坞巨片《后天》的精彩片段,影片讲述的是由于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突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的故事。
伴随影片介绍:自由女神被淹没,冲天巨浪涌进纽约,转瞬间气温骤降,纽约速冻,茫茫冰原上,只留下了自由女神的头像。人类世界在大自然面前显现的如此渺小。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震撼人心的画面,带来极强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使学生从课间的松散状态直接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说课流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质疑问难
当堂测试
整体建构
(包括温度与温度计、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和热量四个方面)
(1)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会如此之大,那你已经知道温度的哪些知识又想了解它的哪些呢?
(设计意图: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回忆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能使他们主动思考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这就为后面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打好了基础,同时带着问题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第十一章已经有过使用温度计的经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说出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学生自选器材实验:温度计、烧杯、冷、热水、墨水、滴管
学生可能完成的实验有两个,一是用温度计测温度,二是将墨水分别滴入冷热水中,前者通过实验,学生练习使用温度计,在实验的过程中,温度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温度计的单位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本节的重点之一正确使用温度计得到突破。后者为探究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做好铺垫。
图片展示:中国美国气温32度人们的不同着装
(设计意图:学生惊讶于着装的差别如此之大,惊讶之余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温标不同,向学生介绍我国常用摄氏温标,而美国采用华氏温标,指导学生阅读P22加油站 知道温标的国际单位)
中国、美国气温32度
小活动,真真假假:生活中的常见温度
1、夏天烈日下的马路:30℃
2、太阳表层:6000℃
3、地球上最低气温:-89 ℃
问:这些温度是如何测出的?生:温度计 你见过哪些温度计?
介绍形形色色温度计
问:液体温度计在测温时,液体的温度高,温度计玻璃管液柱就上升,液体温度低于室温,液柱就下降。液体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呢?
学生自然想到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物体的内能
图片展示: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分子运动,具有分子动能
苹果、地球间相互作用具有势能——分子间相互吸引,具有分子势能。(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由宏观现象到微观现象的设计符合初中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类比法,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得以突破。)
问:苹果落地前具有什么能量?
苹果落地后具有什么能量?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快,当分子运动加快时,内能又是如何变化的?
结论:温度与内能有关
问:何时物体的内能为0?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对内能的理解也得到了升华。)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实验探究:
给你打火机,钢锯条,砂纸,你能想办法改变钢锯条的内能吗?思考一下如何判断钢锯条的内能发生变化?
交流讨论:热传递 做功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方法归类得出)
生活中改变内能的事例你知道的有哪些?
视频:油罐车侧翻消防紧急处理
秋季话保健 搓手暖肚脐
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学生阅读P25加油站,同时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铁丝 凡士林 火柴棒下落(火柴棒从温度高的那端向温度低的那端依次掉落。热传递从高温传到低温部分。引出传递条件及热量定义)
(四)热量
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
单位:J
符号:Q
说课流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质疑问难
当堂测试
整体建构
在这两个环节,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梳理本节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整理自己的易错点,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供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说课流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质疑问难
当堂测试
整体建构
巩固所学,查缺补漏,体验成功。
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8月23日摄)。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
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地球上的动植物大量灭绝,北极熊本世纪末可能消失
实践活动:
1、查找资料,找出地球气温逐年升高的原因。
2、课后思考:你见过制作爆米花的过程吗?玉米粒是怎样变成爆米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