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温度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温度 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30 08: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温
度》
总第:

授课时间:
课时:
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通过“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及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情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温度、温度计、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分类、摄氏度温度规定、温度计的使用以及生活中的体温计。学生在生活中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对于温度的认知水平与教材中关于温度的定义也基本吻合,因此在引入温度时不必过于繁琐,不需做进一步解释,可很快带过。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来了解知识,通过学生亲身尝试感知温度,知道温度测量的意义,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利用自制温度计让学生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测量温度。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学会读说实际温度值。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基础上,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并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具:
烧杯、水、自制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引入-温度
师:同学们,温度一词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小学科学课上也学过,哪位同学知道温度反映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热水的温度高,冷水的温度低,因此温度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
板书:一、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提问:同学们能否分别举出生活中温度高和温度低的例子呢?你又是如何判断的呢?
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能否感知一下今天教室里的温度是多少呢?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并读出这个值。
引导一名同学将估计的温度值写到黑板上
师提问:这位同学对温度的写法和读法对吗?
介绍温度的单位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单位:摄氏度

师: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一般是通过感知来得出温度高低的。请一位同学来感知一下中间这杯水的温度。
学生活动:在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在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约15s),,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请说说两个手指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回答:对于同一杯温水,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从热水中拿出来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凉,从冷水中拿出来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热;或是无法确定冷热程度。
师:由此可知凭感觉感知温度是否可靠呢?既然不可靠,肯定需要用到测量工具
师提问:有谁知道用什么工具?它为什么能测量温度?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会得到一些对于温度的认知,如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体温计等,小学科学课也学过温度,因此直接引入温度概念更符合现今学情。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写出估测温度值,旨在现有学情的基础上,规范温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也是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这样可以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说明估测并不可靠,引入凭感觉感知温度的实验,也是为摄氏温度的确定这一节埋下伏笔。
二、温度计的原理及结构
1、温度计的原理
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小装置(展示,教师简介结构),看看它能不能辨别哪杯水的温度高。请同学们把小瓶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中,看看有什么现象?是怎样辨别水温高低的?
学生活动:将小装置(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来辨别水的温度高低。
学生描述现象:细管中的液体在热水中上升,在冷水中下降。
师:既然这个小装置可以辨别温度高低,可以看做是自制温度计
引导学生得出此装置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的单位及常见物体的温度
教师介绍: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定值,因此人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标压下沸水温度为100摄氏度。
师:在自制温度上如何标出1
℃呢?
学生回答:0和100摄氏度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
多媒体展示举例:
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师:温度中的0
℃也是个特定的温度值,是否有低于0℃的温度呢?
引入零下温度的写法和读法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师:你知道哪些常见物体和常见环境的温度值?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完成例题:正确的估测温度
例: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8℃。?
C、宜昌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宜昌冬天洗澡水的温度可达70℃。
引导学生看P48书中表格,填写空格的内容,了解自然界的温度值。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对于温度的描述都是不准确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一段天气预报中是否有描述不规范的地方?
视频展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段天气预报中是否有描述不规范的地方。
3、温度计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所使用的自制温度计,为了使液柱上升得更明显,可以做哪些改进呢?
引导提问:水怎样更快的受热而膨胀?如细管中的水溢出应该如何处理?(因此被测物体的温度能太高吗)
学生分组讨论:小瓶可缩小为玻璃泡(水更快受热而膨胀);液体改为水银、酒精等;吸管换成封闭的玻璃管(防止液体溢出);内径变细等;可适当延伸,说明不能超过量程。
师:经过同学们的改进,我们就制成了非常实用的温度计,请大家拿出实验室用温度计,对比自制温度计,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PPT展示实验室温度计结构: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液注、玻璃泡
设计意图:由上一环节自然引入温度计,自制温度计可自备好,通过自制温度计观察水柱变化从而感知水温高低,自然得出温度计的测量原理;由温度计直接引入摄氏温度的确定,包括1℃的确定,零下温度的读法,估测常见温度,温度读法的规范等;再由自制温度计的改进引入常见温度计的使用,环环相扣,处处体现学生知识点的自然性生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对于实验的改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板书:二、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三、温度的测量
1、测量气温-寒暑表
师:常见温度计除了实验室温度计之外,还有寒暑表,寒暑表可以用来测量气温。请同学们观察寒暑表的刻度,找出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多少?
学生找出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说明这样设置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
2、测量水的温度
师:除了测量气温,我们还会经常测量液体的温度。你会用实验室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吗?在测量之前,我们首先要观察什么呢?
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其他同学评估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所做过程,直至读出示数为止。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找问题
师同时追问:为什么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存在温度差异,测量不准确);玻璃泡浸没后能否马上读数?(示数还不稳定);读数时能拿出温度计吗?(示数会下降,也为体温计学习打下伏笔);视线是否一定要平视?俯视和仰视行吗?引导学生实际做一做。
PPT展示温度计的使用要点
测量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学生活动:请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学生实验完成情况
被测液体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热水
冷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白寒暑表读数的方法,了解量程、分度值及设置原因,培养了学生观察及分析的能力;温度计的使用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验,鼓励学生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引导提问,学生能很容易了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然生成;而小组分组实验测量水的温度,既是对学生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最好检验,也是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意识的有力拓展。
板书:三、温度的测量
1、测量气温
2、测量液体温度
四、体温计
师:体温计在生活中也经常会使用,请同学们观察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体温计量程是35
℃—42
℃,分度值0.1
℃.
提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
学生回答:体温计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为了更精确,分度值设置为0.1

追问:能否用体温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呢?能否用实验室温度计测体温呢?
演示:将实验室温度计放在腋窝下,能测出体温吗?
学生可能回答:太长、精确度不高,离开人体后示数会下降等
引导提问:如何改进才能测体温呢?
学生可能回答:做短些、量程缩小、分度值缩小更精确,玻璃泡上端设置一处很细的装置
提问:怎样使液体在离开人体后不回流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利用相同粗细的玻璃管和毛细管演示阻止液体回流实验
师:通过实验现象你会想到什么方法能使液体不回流而指示原来体温呢?
学生回答,描述缩口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观察体温计,是否有缩口可以起到离开人体还能指示体温的作用。
师:如果一支体温计使用前示数停留在38.5℃,能否直接测量一名学生的体温(37.5℃)呢?
同时追问:在毛细管中要使液体流出,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得出甩一甩的做法。演示毛细管甩的过程。
师:因此,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体温计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此环节学生生活经验较多,理解较容易,更能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运用阻止液体回流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体温计缩口的特殊作用,从而在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四、体温计
六、微视频《科学世界-新式温度计》
设计意图:物理必须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与生活贴近最紧密。本节课所学习的温度计,除了体温计,其余温度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很少接触到了,得到温度的方法和途径也已经多样化了,天气预报、手机天气软件、电子温度显示等等。因此,自制这一小段微视频(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今测量温度的多种方法,认识各种新式温度计,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七、课堂小结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