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湖心亭看雪》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湖心亭看雪》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31 19: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张岱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
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早年生活优裕,中年经历明朝的灭亡,家境也随之败落。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ng)
(qiǎng)
(nán
nán)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
日更定,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晚上8点左右
撑船
全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痕迹
罢了
人称代词,“我”

消失
理读:读懂句意
裹,围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课文
.
.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上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你知道——?
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从上到下白茫茫的一片。
望着湖上的影子,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与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对而坐
哪能
高兴
尽力饮
酒杯
客居
等到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来到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已经铺好了毡子面对面地坐着,一个童子正在煮酒 ,炉火正旺,水也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道别。问他们的姓名,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下了船,船夫低声地念叨着:“别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话评价,是什么?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字体现出了张岱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性格。
作家梁衡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用四十二个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冷色调
@这句话描绘的画面是什么色调的?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句话运用了许多“一”字,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品析:“一”字使得这些景象显得清晰又孤独。
@这句话中的有些量词原本是名词,与景物搭配使用显得景物与实物的大小相去甚远,这样写有哪些妙处?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品析:“痕”“点”“芥”这些量词,使得画中人与景都显得格外飘渺与微小。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三个与字重复吗?如果删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文有何不同?
品析: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浑然一体,营造出苍茫的意境。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
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
白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雪景描写: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西湖梦寻》自序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张岱之痴
孤舟一寒士,
独品满湖冰。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张岱之痴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自杀)。”
——张岱
写作本文时,他已50多岁,回忆的是35岁时的事。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材料:“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
“客”:隐约可见其内心对亡国的沉痛和对故国的怀念。
张岱之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还有对故国的怀念与痴恋,巧遇
“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与愁思。
补充资料:作者张岱的
<自题小像>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讽世
自嘲
卓然独立
骂时
孤高情怀有谁知
独与天地相往来
湖中独舟赏雪景
笔下片言见雅趣
本文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愿做一个情怀高尚、个性独立的人!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夜上西楼:
一个人,寒江钓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一个人,
持有一份情怀,
坚守一种节操,
直到天荒地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比较阅读:
看雪
寒夜独舟
环境:
湖中人鸟声俱绝


全景——广漠
特写——渺小
炉旺酒沸
拉余同饮
(大)
(小)
(热)
(冷)
情景对比
情景对比
(孤独)
(巧遇
知己)
抒发:
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