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并记住氧气、氮气所占空气的体积分数。
2.记住氧气、氮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3.记住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并会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4. 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5.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知识梳理:
一、空气
1.空气成分的测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2.空气的成分及组成
空气成分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0.03%
特点 相对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
3.将纯净物、混合物各举两例。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的用途: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5)举例说明如何有效防止空气污染:
二、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 空气中 在空气中点燃 在氧气中点燃 文字表达式
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木炭C 不燃烧
硫S 不燃烧
铝Al 不燃烧 不燃烧
铁Fe 不燃烧 不燃烧
化合反应 ;
氧化反应 。
(二)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所用到的仪器名称:
画出草图 画出草图
(3)步骤: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催化剂:
(7)分解反应:
典例精析:
【例题1】市场上有一些充气包装的食品,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象一个小“枕头”。袋内充的是什么气体呢?
(1)小红同学有两种猜想:A、氧气B、二氧化碳。请判断哪种猜想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2)小强同学也有两种猜想:A、二氧化碳;B、氮气。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猜想A是否正确。
【解析】:充气的目的是防止食物变质,氧气具有氧化性,会使食物缓慢氧化而变质 ,可知猜想氧气肯定不对。第(2)问要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可根据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判断。
答案:(1)氧气会使食品中某些成分氧化,氧气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二氧化碳则相反,可防止食品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二氧化碳的猜想更合理。
(2)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例题2】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作为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化学反应的前后保持不变,但是,固体的总质量却因为氧气的产生而逐渐减少。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由低到高,然后保持不变。【答案】C
归纳小结:
【知识与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的分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智能训练: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 ;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层白膜 。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生锈的不同点是 ;相同点
是 。
3.某同学用左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能产生大量的热;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温度;二是有充足的氧气。
⑴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⑵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向 (填“左”或“右”)移动。
⑶实验结束,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可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试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
A B C D__________E F______________
5、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并说明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
(1)错误: 。
后果: 。
(2)错误: 。
后果: 。
(3)错误: 。后果: 。
拓展提升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和 (写出装置代号)。
(3)装置B是实验室 和 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2.有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空气、氮气、木炭、硫、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铁丝等几种物质中的一种,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的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烧红的B放入D中,B立即熄灭,且C和D是不同的物质,则:
A是 B是 C是 D是__________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为40 ℃),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 端导入。
布置作业:
写一篇化学日记:氧气的自白(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网络】
空气︵混合物︶ 其它 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体积分数)
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污染源: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环境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氧气︵纯净物︶ 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为1.429ɡ/L(标准状况下),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磷:产生大量白烟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气体(CO2)
制取方法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 原理 2H2O2 MnO2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注意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用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智能训练:1、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都是氧化反应;
3、(2)燃烧,发出白烟。右,(3)4,氧气在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A.二氧化锰 B.过氧化氢 C.氧气 D.铁 E.高锰酸钾 F.四氧化三铁
5、(1)试管口的棉花距药品加热处太近 加热时引燃棉花而引起装置爆炸
(2)试管口向上倾斜 产生的水冷凝后回流到试管底部,会使热的试管炸裂
(3)加热前导管口不应放入集气瓶内 会使收集的气体因混有空气而不纯
拓展提升:
1、(1)①试管 ②酒精灯(2)A C、D (3)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2、A 氧气 B木炭 C二氧化碳 D 氮气
3、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
4、 加热氯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等
⑵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或导管)
⑶甲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铅蓄电池 B.氢能 C.风能 D.太阳能
6、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硬度 C.稳定 D.溶解性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海水晒盐 C.潮涨潮落 D.干冰升华
8、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 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9、“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衰竭
10、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11、下列各项目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
①大气中CO2增加 ②SO2、NO2排入大气中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a D、④—b
12、按体积算在空气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
1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氢气 + 氧气水 D、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14、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1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16、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17、下列情况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焚烧垃圾 B、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C、太阳能的利用 D、汽车排放的尾气
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19、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A.用KMnO4粉末制取O2 B.用KClO3和MnO2制取O2
C.用Zn(固体)和稀硫酸制(液体)取H2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D.用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制取CO2(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20、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 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 O3 → MO + O2 MO + O3 → M + 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催化剂B、还原剂C、氧化剂 D、稳定剂
二、填空题
21、右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端进入。(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_________端进入。
22、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B 、C 、D 、E 、F 。
(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 ); ( );
( )。
23、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所示),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1)钠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让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如果预先在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中可以看到液体颜色由 色变为 色。
(3)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猜想这是因为
。
(4)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 。
三、实验探究题
2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 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应采取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4)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SO2与O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看是 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 反应。
25、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 和水泥块,测量
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 所需的时间。
【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 反 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
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 生成O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 设】 。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
26、小江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L氧气。问成年人每分钟大致需要空气多少升?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所需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克?(O2 的密度=1.429g/L,空气的密度=1.293g/L)。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A C A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D A C B D A
二、填空题:(共35分)
21、(1)密度比空气小 (2)密度比空气大 (3)密度比空气大 (4)密度比空气小 (5)a (6)b
22、(1)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D为水,E为硫,F为二氧化硫。
(2)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23、(1)钠 + 水 ==== 氢氧化钠 + 氢气(2)无;红。 (3)煤油浮在水面上,钠和氢气缺少氧气不会燃烧。(4)煤油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4、(1)带火星的木条着火燃烧; (2)
(3)限制使用“氟里昂”,减少CO、CO2、NO的排放量。
(4) 化合,氧化。
25、仪器名称:锥形瓶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 结 论】在相同条件下,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 反 思】质量和化学性质
【假 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
【实验方案】在同温下,取二份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的H2O2 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其它合理答案给分)(评分时关键词缺一个,扣分)
四、计算题:(共10分)
26、40L;11.432g ; 51.72g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Δ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氧气 臭氧
无声放电
二氧化硫 + 臭氧 三氧化硫
微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