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12 21:01: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认识水的组成
难点: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题要注意对身边非常熟悉的水用化学的眼光来认识,这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要认真观察记录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推断水的组成,仔细体会人类认识物质过程中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
三.课堂导入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 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四.学习研讨
【观察思考】
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现象
分析原因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 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2、水的沸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3、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需要讲解的问题】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7-48页“资料”。
找出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理解记忆并列举几种所学物质的例子
【交流研讨】
1、怎样由水的电解实验分析、推断得出水的组成?
2、怎样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五、【达标测试】
1、下列物质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1)水蒸气 (2)0℃的水 (3)冰 (4)4℃的水
  A.(4)(2)(3)(1) B.(2)(3)(1)(4)
  C.(1)(3)(2)(4) D.(1)(2)(3)(4)、
2、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4、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氢气③河水④镁⑤氧化镁⑥空气⑦水。⑧氯酸钾(KClO3)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物的是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实际为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的玻璃瓶中,点火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晶莹的水珠。请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______。
6.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填空。
(1)氧气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_。
(2)二氧化锰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
7.某班同学相互合作制作了如图所示简易的电解水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试回答如下问题:
(1)气体A是____,气体B是_____。
(2)气体A与气体B体积比约为___。
(3)如何鉴别气体A和气体B?
六、小结
七、拓展提升:
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_气体。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八、作业:必做题:课本P49习题
选做题: 阅读课本P47
1、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课题1:
五、达标测试
1 C 2 A 3 A 4 ①②④ ⑤⑦⑧⑤②⑤⑦ ③⑥
5. 氢气+氧气 水 化合反应 6 ⑴单质 纯净物 ⑵纯净物 化合物
7 ⑴ 氧气 氢气 ⑵1:2 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能燃烧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如果木条复燃是B
七、拓展提升⑴ 便于气体收集 便于观察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⑵ 便于气体的检验⑶增强水的导电性 ⑷ 一段时间 ⑸ 燃着的木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碧饮料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2.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 B.河水 C.氧化镁 D.水泥沙浆
4.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氧化物 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 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P2O5 B. H2CO3 C. Cu(OH) 2 D. NaCl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医用酒精 B.液态氧 C.碘盐 D.洁净的空气
7.洁净的空气中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某种稀有气体
8 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电解水能生成H2和O2,二者体积比为2:1
D.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10.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化物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A.蒸馏水 氮气 B.石油 氧气
C.大理石 空气 D.二氧化碳 氢气
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电解水能生成H2和O2,二者体积比为2:1
D.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1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硬水 B.粗盐 C.生铁 D.纯碱
14. 2010年4月16日,冰岛火山爆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经科学家研究,火山灰中主要含有SO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SO2 是氧化物 B. SO2 由S、O两种元素组成
C.火山灰是混合物 D.火山灰对环境无影响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O2 B.Fe3O4 C.KOH D.HNO3
16.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D.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
17.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铝合金
18.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C.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选择题
1. D 2. C 3. C 4. B 5 .A 6. B 7. C 8. D 9. C 10. C
11. B 12. C 13. D. 14. D 15. B 16. A. 17 B 18.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板块Ⅰ 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1 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2 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3 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
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
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1 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侯,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使学生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体会出水的无穷价值,而且把爱护水的这一价值观也寓于其中。
板块Ⅱ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内容4:猜测水的组成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学生猜测水的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
师:介绍电解水简易装置,接通电源。
生:看到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慢,负极快。
师: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
【点评】
猜测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则是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为下一步探究开发了素材,也激发学生探究欲。
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师:指导阅读P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生:阅读。
师:我们一起推测一下拉瓦锡设计实验前的想法。
生:讨论。
师-生:既然“易燃空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得到“易
燃空气”;如果能设计一个方案从水中得气体,并证明它是“易燃空气”,那么也就证明了水的组成了。
师-生:从上述思路中我们可以整理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师:我们的实验正是按拉瓦锡的思路进行验证。
【点评】
这一环节是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经典之作,第一步教师是引导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第二步是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这种提升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的。
板块Ⅲ 验证推导:水的组成
内容6:现象论证——分析产物
师:(录相展示)氧气的检验方法;氢气的检验方法与验纯知识。
生:欣赏、学习。
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电解器两极结果。
生:(可能的描述)正极气体多,负极气体少;V正:V负约为1:2……
师:用录相中展示的方法检验两极气体,要求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
(判断)两极产生的不是水蒸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师-生:在通电条件下,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H2O) (H2) (O2)
师-生: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结果现在可以表示为:
点燃
氢气+氧气 水
(H2) (O2) (H2O)
师:从上述资料中我们还了解到科学家用哪一个词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生:用“元素”一词。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化学概念?
师—生:师生互动,共同清理出元素、化合物、纯净物等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水的组成这一具体内容强化理解三条化学概念的基本意义。
师:对比上述两个相反的反应过程,我们现在能否推侧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生: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师:我们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还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学生讨论的焦点是“一个反应很不容易发生,而另一个反应很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说明反应条件难以达到,而且成本很高。
师:同学们分析思路有价值,如第一个反应很难实现,我们这个世界目前比较头痛的是能源短缺,千方百计地找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物质,而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就是氢能源,我们今天才发现,制造这种能源的原理很简单,但反应条件太苛刻,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在这一方面研究有所突破,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
【点评】
有了科学家的方法意识,有了一定的原有的知识积累,但还不能真正认识水的组成,这时教师采用两条办法,其一是看别人的实验录像,这样可以接受较规范的实验与事实,也节约时间;其二学生自己作实验,进而得出水的组成这一结论,再一鼓作气地找出元素的概念。然而这并不是高潮所在,高潮是教师应用两个相反的化学方程式,在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块Ⅳ 反思评价
内容7:挖掘实验结果
师:反思1:我们通过分析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方法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反思2:我们对今天出现的几种化学新概念理解透彻了吗?
反思3:“用通电的办法从水中得到氢气要消耗电能,现在大家在设想通过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得到氢气,如果这一设想得到实现,我们将得到大量兼价而又清洁的能源,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4: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浪费水的行为吗?
师:上述四个反思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立即作答,但我们要时时思考,不断地感悟出新体会。
内容8:小结学习收获
师:要求学生根据H2 、O2和H2 O的符号比较它们元素种类上的区别。
生:H2 、O2只含一种元素,H2 O含有二种元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单质”、“化合物”两个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生:学生自习,理解概念,相互举例理解和深化。
师-生:判断、纠偏。
师-生:回忆学习过程,小结课题收获:
1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水、氢气的符号……
2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学习了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思路: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知道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师:最后请同学们整理出本节课我们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将这些内容写在教材上。
点评: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四个反思题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学生最后整理学习体会与笔记也是一个创造,变学生的机械记忆为愉快的学习形式。
生:学生在交流中活动与整理。
【总评】
本节案例的特点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最新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维材料充分,创新空间广阔,学生在探究中互动感知深刻,这样学生就较顺利地通达“三维目标”。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中学 郑玉荣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