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30 16: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光世界巡行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光的用途、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光的传播速度、光的色散。
学习者分析
光对人类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对此内容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作用,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4)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2、过程与方法
  (1)
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2)
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实验过程,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色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2)通过研究光的色散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美妙,体验探究与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解决措施: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用实验演示,并请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光线”这一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解决措施:为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建模”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几幅简笔画,让学生意识到用线条可以把事情的基本特征勾画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
2min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精彩的光现象的图片
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这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
让学生在畅想中拉开本节课的光学之旅
新课教学新课教学
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2min
引导学生讨论: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光的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光的重要性。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源
2min
让学生举例说明。例如,太阳、点灯等都能发光。
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之处
。引入光源的定义
介绍各种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以拓展学生视野
光线与光束
2min
通过几幅简笔画,让学生意识到用线条可以把事情的基本特征勾画出来。给学生介绍物理模型法。
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的,光线是表示光的一种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为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建模”的基本思想
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怎样传播
5min
在一空透明盒子中点燃蚊香,用激光笔演示空气中光的传播路径。给学生准备滴入牛奶的水,激光笔,玻璃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演示:非均匀介质中光发生偏折.
学生自带果冻,用激光笔射入果冻、水,玻璃砖,观察光在这些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学生自主地去挖掘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实验小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
min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展示,培养其操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应用
12
老师提供蜡烛,引导学生用自带的一次性纸杯,完成小孔成像实验,给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光现象:影、日食、月食,引导学生尝试画光路图进行分析。
做手影游戏后,让学生讨论阐述影子的成因;用纸杯和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
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
光的传播有多快
4min
为帮助学生理解光速有多快,可以把光的传播跟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如:从北京到香港,坐火车约用24h,乘飞机约用3h,而光则只需0.0066s.又如: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还与声音的传播作对比进行教学。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小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3×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2/3。光在水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3/4。2、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km,这一长度叫做1光年。
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如能引起学生争辩,效果更好),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光的色散
6min
引导学生进行色散实验,对白光的分解和组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介绍单色光、复色光、三基色,最后说明彩电画面上的色彩。彩虹形成的原因解释: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学生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到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小结
3min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理想模型)4、光直线传播应用: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排队等。5、色散: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的现象。6、三基色:红、绿、蓝
学生发言: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本节是初中物理“光现象”的第一节,对学生认识物理,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设计好本节课内容,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并上了一节公开课。我觉得本节课较好之处在于:?  一、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本节课开始,我通过神奇的泰山日出、静谧的三潭印、神奇的海市蜃楼、旖旎的湖光山色、绚丽的节日灯展、缤纷美丽的礼花、神秘闪烁的太空、神秘的蓬莱仙洞、美丽的都市夜景等图片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惊叹世界的美丽,让学生感叹光的神奇,进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光充满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中,我一直在引导着学生如何去认识光,或者说引导学生在光世界里巡行的方向,而主体是学生。我引导学生想了解光的什么知识,学生自己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方面内容:光来自何处?光怎样传播?光传播有多快?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三个问题分别提出猜想。特别在本节课重点知识光怎样传播教学中,先让学生看图猜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然后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用所给器材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而得出结论。?
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应用中,重点学习了影和小孔成像,让学生自带器材完成小孔成像的实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本节课后面有光的色散,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上到本部分内容。安排学生实验时,之前我用的是蚊香,但课前我多次实验发现,效果不好,原因在于现在的蚊香都是无烟蚊香,而我所需要的正是蚊香点燃后的烟。学生实验验证了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但现实条件限制无法完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情况,通过作业发现,部分学生产生了误解,认为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使课堂很明确的让学生比较光和声音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