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地理 2.4海陆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上地理 2.4海陆变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9 22: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1.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课下搜集资料等方法,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世界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2.通过地理科学实验,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3.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大无畏的精神。通过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
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
导入:幽灵岛事件(1分钟)
总结:海陆变迁种种原因(5分钟)
发问:全球大陆板块的是否也存在变迁
复习:七大洲(展示)(2分钟)
观察:南美洲和非洲的容易混淆地方
学生活动:大陆漂移和魏格纳故事(5分钟)
学生展示成果:地层、动植物等(5分钟)
过渡(播放视频):证据证明假说是合理正确的,但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是什么?我们看一个有名的电影动画(播放冰河世纪4),思考驱动的力量是什么?(3分钟)
动画演示:地震火山与板块之间关系(5分钟)
材料:全球火山地震分布图
学生活动:推测板块数量并命名,画出界限,解释原因。(5分钟)
Google Earth应用:最近几次地震火山活动地点,解释在哪些板块交界处。(5分钟)
总结知识点框架: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作业:撰写地震知识和防震的小册子
讲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其大多数跟地理有关,上次课我们讲到地球上存在众多的恐怖死亡谷,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神秘“幽灵岛”事件,1831年7月10日,一艘意大利船在途经西西里岛附近时,船长突然发现在东经12°42′15″、北纬37°1′30″的海面上海水沸腾起来,一股直径大约200米、高20多米的水柱喷涌而出,水柱刹那间变成了一团500多米高的烟柱,并在整个海面上扩散开来。船长及船员们从未见过如此景观,被惊得目瞪口呆。当这只船在8天以后返航时,发现一个冒烟的小岛竟出现在眼前。许多红褐色的多孔浮石和大量的死鱼漂浮在四周的海水中,一座小岛在浓烟和沸水中诞生了。而且在随后10多天里不断地伸展扩张,周长扩展到4.8公里,高度也由原来的4米长到了60多米。由于这个小岛诞生在突尼斯海峡里,这里航运繁忙,地理位置重要,因此马上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大量的科学家前往考察。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正当人们忙于绘制海图、测量、命名并多方确定其民用、军事价值时,小岛却突然开始缩小。到9月29日,在小岛生成后一个多月,它已经缩小了87.5%;又过了两个月,海面上已无法再找到小岛的踪迹,该岛已完全消失。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的海域岛屿上,岛屿为什么出现又消失呢?是什么原因呢?(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学生回答:火山),除了火山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能够导致地面下沉或上升呢?看完幽灵岛,我们来看看另一类景观,展示地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倒灌,虽然不像2012世界末日电影中那么恐怖,但确实存在,例如2004年日本新泻地震造成的地面下降。刚刚我们看了火山、地震都可以造成陆地变海洋,海洋变陆地?除了这些自然原因,人类是否也可以造成海陆变化?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荷兰、日本、香港、深圳前海湾等地区都在填海造陆,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海洋和陆地在自然或人为原因条件下会发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海陆存在变迁。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海陆变迁”(展示海陆变迁ppt)
对于全球范围来说,陆地和海洋是否发生大的变动呢?首先我们来复习下全球陆地的分布,即七大洲情况,我这里做了七个大洲简略卡纸,我想请同学上讲台将七大洲的位置在黑板上贴出来,不错,这位同学表现很好,这样的七大洲位置是不是固定不变从地球诞生之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呢?上次课我们有同学将南美洲和非洲搞混淆了,大家仔细观察南美洲和非洲,形状有相似之处啊,历史上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两个大洲之间的秘密,下面我将给出3分钟时间给大家阅读书本的大陆漂移假说以及魏格纳故事,请同学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注意我的问题是)第一、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发现了什么秘密?第二、他提出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的怎样假说,第三,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说,魏格纳采用了学习地理的什么方法(实地考察),找到这两个问题答案后,各组讨论,如果你是魏格纳,如何证明自己的假说,需要寻找那些证据(好,三分钟时间到),哪组同学愿意上来,
第一组同学: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东西两岸形状刚好吻合,南美洲凸出部分和非洲凹入部分正好对应。(展示ppt)
第二组同学:大陆漂移假说,地球只有一块大陆“泛大陆”,被“泛大洋”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碎,碎块像浮冰一样向外漂移(展示),直到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魏格纳一人奔波于世界,寻找自己的理论的证据,最终在五十岁生日那天,在格陵兰岛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最终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了。今天我们有团队的力量,你们帮助魏格纳找到证据了吗?请第三、四、五组同学派代表起来回答。
提示:如果像魏格纳所说,地球上陆地原来连在一起,就像是我手上这张卡片,后来破碎漂移开来,(用手撕掉),肯定有信息能够证明他们原来在一起的,哪些信息呢?(文字、纸张材质)对应地理里面的地层化石,以及生物物种,古气候等等。
请同学作答
展示,获取的证据:经过考察,魏格纳发现了很多证据。
第三,你从魏格纳身上得到什么样启示?(细心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实践)
证据虽然证明了大陆在漂移,但什么力量驱动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放松下的同时思考下什么原因导致大陆漂移,
播放完视频,我想请同学起来说说你认为大陆漂移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动画里的松鼠造成的?(肯定不是,不科学)但从刚刚视频中我们起码得出一点,驱动力是来自地球内部还是外部啊?地球内部活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地震和火山,我们地震每年发生500万次,破坏性地震每年大概十次左右,火山全球500多座,他们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如何释放?我们做个试验!
(录制视频:)两块板挤压,结果就是断裂或者隆升变形,块板拉伸就会断裂,在断裂的地方熔岩流出,火山爆发,岩石震动,产生地震,我们统计了全球的火山和地震数据,并把他们标注在地图上,大家看到你们手上的地图,如果这些地震火山都是由于像纸板一样的岩石板块挤压或者张裂造成的,那么通过这张地震火山图,全球可以分为几个板块,分别给他们命名,说明理由!(3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在ppt上打出全球火山地震图,六块?七块?
展示板块构造学说观点:三点: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稳定,板块边界活动频繁,太平洋板块。
播放Google earth,看看六大板块在全球的位置,在四个发生地震的点中找出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地震的位置,找出日本发生海啸的位置,说说什么原因。
好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海陆是在变化的,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有的变化速度快,像地震火山,有的比较慢,像喜马拉雅山几百万年,从魏格纳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知道大陆在漂移,以及有哪些证据去支持,还学会了科学理论的诞生过程和追求真理的勇敢坚持,在假说的基础上,我们完善了理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很好的解释了地球上的种种现象,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地理学科越来越有希望。
作业:火山离我们很远,但地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请同学回去思考,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地震发生后我们该怎么办?撰写地震知识及防震知识手册。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